泰順位于浙江最南端,與福建交界,隸屬于中國浙江省地級市溫州市,為溫州下轄六縣之一,系“全國生態示范區”、“中國古廊橋之鄉”和“中國茶葉之鄉”。全縣總面積1761.5平方公里,轄36個鄉鎮(包括2個少數民族鄉鎮),人口35萬。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縣,縣名寓“國泰民安,人心歸順”之意。 這里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這里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75%以上。境內群巒起伏,澗谷縱橫,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79座,其中白云尖海拔1611米,為浙南第一高峰;大小溪流百余條,可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達40萬千瓦;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40余種,其中龜湖葉蠟石礦被稱為“世界蠟都”。 泰順擁有號稱“生物種源基庫”、“綠色生態博物館”的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享有“神水寶地”、“天下第一氡”盛譽的承天氡泉省級自然保護區;境內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橋達30余座,其數量之多、工藝之巧、造型之美以及與周邊環境之和諧,在世界橋梁史上堪稱一絕,是《清明上河圖》中虹橋結構的再現。座座廊橋如瑰寶般鑲嵌在群山之間,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關注,同時也迎來了泰順廊橋特色旅游的熱潮。 近幾年來,泰順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確立了“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生態大縣”戰略目標,走生態之路,做泗溪古廊橋特色文章,興綠色產業,求民富縣強。現已初步走出一條以有機農業、清潔型工業、生態旅游業為主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較大發展,2001年財政總收入超億元。全縣涌現出一大批種養專業村和種養專業戶,各類農業綜合開發基地45萬畝,并建成全省最早的有機茶基地和全省唯一的茶葉型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區,以天然、安全、保健為特征的“雪龍”有機茶、“山友”綠色食品等暢銷國內外市場。以小水電開發、竹木加工和礦產深加工為主的清潔型工業不斷壯大,40多種竹木工藝品走銷歐洲、日本及臺灣地區,輝綠巖、葉蠟石等產品出口量大幅度增加,已連續四年外貿出口供貸值超億元。同時,打響了“廊橋”牌和生態牌,精心培育生態旅游業,編制完成全縣生態旅游規劃,開辟了氡泉生態保健游、九峰重走紅軍路、烏巖嶺生物探密游和古廊橋古民居文化游等特色旅游線路。共引資近億元,建成浙南大溫泉旅游度假區,游客日益增多。 良好的生態環境已越來越成為一種稀缺資源。以綠色為支點,化生態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全面建設生態大縣,已成為泰順廣大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如今,泰順正按照“2005年基本實現小康、2015年基本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目標,開拓創新,推進環境與經濟社會的統一協調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個跨越”,即跨越先發展后治理階段,以保護生態為前提超前發展;跨越先粗放后集約階段,以科技為手段提升綠色產業層次;跨越先工業化后城市化階段,建立獨具特色的生態城鎮體系。 增強造血功能,壯大縣域經濟--立足豐富的生態和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優化產業結構,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有機農業、清潔型工業和生態旅游業的經濟體系,實現農民增收,縣級綜合實力增強。 增強集聚功能,優化縣域經濟--按照“小縣大城關、小鄉大集鎮”的要求,以“521”交通工程(到杭州5小時,到溫州2小時,到各鄉鎮1小時)、特色工業園區和縣城新城區建設為載體,進一步加快城鎮化步伐,促進人口、產業等要素集聚。增強輻射功能,放大縣域經濟——充分利用“藍天、青山、碧水”和“天然大氧吧”的良好生態環境,建成浙南閩北的旅游度假中心和綠色食品基地,成為溫州最大的后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