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位于河南省東部,全市總面積10704平方公里,人口800萬。商丘地處蘇魯豫皖交界處,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亞歐大陸橋經濟帶與京九經濟帶的交匯處,是中國大陸東西南北交往的中轉站和物資集散地。商丘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據傳,上古時期,燧人氏在此發明人工取火,“三皇五帝”中的顓頊、帝嚳曾在這里生息,西周宋國、漢代梁國在此定都,南朝元顥和南宋趙構在此登基,北宋定為陪都南京。商丘是中國先商、商人、商品、商業和商文化的發源地。遠古時期,由于最早在這里生活的商族人最先從事并精于物品交換,后來人們便將用于交換的物品稱作“商品”,將物品交換稱作“商業”,將從事物品交換的人稱作“商人”。商丘是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祖籍,古代文哲大師莊子的故里,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家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商丘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星羅棋布的歷史人文景觀:商丘古城為明代古城,是全國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城內街道按八卦建造,連同城池,外圓內方,成一巨大的古錢幣造型,有商丘作為商品、商業、商文化發祥地之隱喻。芒碭山漢梁王陵墓群,年代久遠,世所罕見,在此出土的金鏤玉衣,被評為 1991 年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之一,梁孝王陵壁畫被專家譽為“敦煌前的敦煌”。商丘還有我國最早的天文臺——火神臺、遂人氏陵、炎帝陵、倉頡墓、孔子還鄉祠、木蘭祠、趙匡胤避暑的清涼寺、中原四大名剎之一的白云寺和被國家定為濕地保護區的古黃河故道和水上長城等。商丘是中國大陸重要的交通樞紐。東起連云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亞歐大陸橋——隴海鐵路橫貫全市,與中國最長的南北大動脈——京九鐵路在此交匯。北京至珠海的105國道與連云港至霍爾果斯的310國道在此相交。洛(陽)商(丘)高速公路也已經開通。東起上海、西達德國法蘭克福的亞歐通訊光纜與規劃中的京九通訊光纜在此垂直交匯,亦使商丘成為重要的通訊傳輸調度中心。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內交通十分便利,除公共汽車外,在市內打的4元起價,超過3公里,每公里1元。 商丘地處黃淮海平原,物產豐富,是國家著名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商丘是全國著名的“泡桐之鄉”,全市桐木蓄藏量達8000萬立方米。商丘還是煤炭能源基地和新興工業城市,煤炭儲量達100億噸的永夏煤田為中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豐富的資源為商丘工業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工業發展迅速,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煤炭、制冷、輕紡、釀造、食品、醫藥、建材等為支柱產業的工業格局。1989年,商丘被國家確定為對外開放城市。該市充分利用這一優越條件,制定了一系列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國內外的大批商家前來投資開發。商丘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優越的地緣優勢和便利的交通,豐富的資源和良好的基礎條件,為商丘這一歷史文化名城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之成為一座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