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地處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匯流的三江平原腹地,東西長340公里,南北寬190公里,隔黑龍江、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相望,邊境線長達580公里。是我國最東端的城市,也是僅次于哈爾濱、齊齊哈爾的第三大城市,素有“東方第一城”之稱。現轄5區、4縣、2個 縣級市。全市總面積 3.2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40萬, 分別占全省7.2%和6.2%,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具有投資發展的巨 大優勢。 優越的地理位置 佳木斯市東鄰雙鴨山市,西依哈爾濱、伊春市,南接牡丹江、七臺河、雞西市,北鄰鶴崗市。國境(界江)線總長449公里,東隔烏蘇里江、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的哈巴羅夫斯克(伯力)邊區相望。由于這一特殊地理位置,故稱“東方第一城”。 佳木斯的最東端,是位于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的撫遠三角洲,俗稱“黑瞎子島”,也是中國的最東方。 每年6月在這里舉行的三江國際旅游節是前往佳木斯旅游的最佳季節。 佳木斯的旅游資源以“三江口”為代表,景觀多樣,景色秀麗。江水洶涌澎湃,黑黃兩色,界限分明,往東流數十里而不混,蔚為奇觀。街津口,依山傍 水,景色宜人。釣魚臺兀立江邊,黑龍江碧波千里,漁船穿梭。三江平原冬季一望無垠的冰雪天地可供游人狩獵、滑雪,夏季麥海翻金、稻花飄香、山巒疊嶂、江河 縱橫。 雄厚的經濟基礎 佳木斯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三江平 原重點開發區。肥沃的黑土地盛產大豆、水稻、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和烤煙、亞麻、甜菜、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全市農林牧漁總產值83.4億元。全市工業 行業39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0戶,其中大中型企業46戶。擁有全國聞名的造紙、防爆電機、聯合收割機、隧道掘進機、浮法玻璃、啤酒、大豆食品、亞麻 制品等一大批大中型骨干生產企業,工業產品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盛譽。 獨特的旅游風光 三江平原冬季一望無垠的冰雪天地可供游人狩獵、滑 雪,夏季麥海翻金、稻花飄香、山巒疊嶂、江河縱橫。全市有8家大型旅行社,星級賓館5家。現已開辟佳木斯至哈巴、比羅比詹、共青城、莫斯科等城市一日游、 二日游、四日游、八日游等多條國際旅游線路。還開辟了佳木斯至同江赫哲族民俗風情游;樺川、富錦、同江、撫遠古跡文化游;洪河農場農業觀光游;湯原亮子河 原始森林風景游;樺南森林蒸汽機車觀賞游;湯原、樺南、富錦日本開拓團舊地游,年接待游客50萬人次。 豐富的自然資源 佳 木斯市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長夏短,無霜期130天左右,年有效積溫平均值為2,521℃,年平均降水量 510毫米左右,適合各類農作物生長。境內是世界三大黑土平原之一的三江平原主體。現有耕地面積1,100萬畝,農村人均占有耕地7.6畝,同時還有可墾 荒地314萬畝,宜牧荒地220萬畝,宜林荒地87萬畝,宜漁水面47萬畝,開發潛力巨大。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除煤炭、石灰石、黃金三大富礦外,還有大理 石、花崗石、石英石、沸石、草炭、泥炭、礦泉水、天然氣及銅、鎳、鐵、鋅、錫、鉛、鉻等50余種,蘊蓄頗豐,極利開發。 國內、國際航線已開通。C3網微波通訊工程投入使用,移動通信網絡覆蓋全境,移動交換機總容量已達42萬門,市話程控交換機總容量60萬門。高速寬帶接入互聯網已經啟動建設,“千兆到小區、百兆到大樓、十兆到桌面”目標即將實現。 完備的對外開放功能 全市有5個國家一類口岸(佳木斯、富錦、同江、撫遠、樺川)和佳木斯空港,客貨運輸可順黑龍江直下,經韃靼海峽駛抵日本、韓國、美國和東南亞各國,形成 水、陸、空立體交通網。1991年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創建了經濟技術開發區,距市中心11公里,規劃面積8.68平方公里,設工業、商業、文化娛樂、 住宅、別墅等小區。開發區“六通一平”等基礎工程已經完工,將為客商提供交通運輸、上下水、電力、通訊、供熱等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