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古為齊魯之地,位于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省會設于濟南,省內主要特大城市有濟南、青島、煙臺、淄博。西部連接內陸,從北向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山東半島伸入黃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津與渤海灣,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則臨靠較寬闊的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金代以前為地理概念,多見于秦漢時期,泛指崤山、華山或太行山以東的廣大黃河流域地區。而近代的山東多只帶山東省一帶。
地形地貌
山東地形,中部突起,為魯中南山地丘陵區;東部半島大都是起伏和緩的波狀丘陵區;西部、北部是黃河沖積而成的魯西北平原區,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山地約占全省總面積的15.5%,丘陵占13.2%,平原占55%,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其他占7.8%。境內主要山脈,集中分布在魯中南山丘區和膠東丘陵區。
河流湖海
山東的河流分屬黃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獨流入海。自然河流的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在0.7公里以上。干流長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條,其中在山東入海的有300多條。較重要的有黃河、徒駭河、馬頰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膠萊河、濰河、大沽河、五龍河、大沽夾河、泗河、萬福河、朱趙新河、孝婦河等。
山東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魯中南山丘區與魯西平原的接觸帶上,總面積1496.6平方公里,蓄水量23.53億立方米。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和東平湖。
山東半島三面環海,全長3024公里,占全國大陸海岸線的1/6。沿海灘涂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線以內水域面積約13??300平方公里,兩項共16??300平方公里,為全省陸地面積的10.4%。
全省近海海域17萬平方公里,占渤海和黃海總面積的37%。近海海域中,有天然港灣20余處,散布著299個島嶼,總面積147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是廟島群島中的南長山島,面積12平方公里。
氣候特點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年平均溫 11.0℃(文登)~14.2℃(濟南) ,最高月均溫 23.5℃(成山頭)~27.4℃(濟南) ,最低月均溫 -4.4℃(沾化、無棣)~-0.8℃(棗莊) ,年降水量 584(聊城)~905(棗莊)毫米,全境平均約710毫米 ,無霜期 173(萊陽)~約250天(煙臺) 。
年日照時數:2300~2900小時,熱量條件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作的需要。由于降水量60%以上集中于夏季,故易形成澇災,冬春又常發生旱災,對農作物生產影響較大。
旅游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