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建立,是云南省的東南門戶。東鄰廣西百色地區,西連紅河州,北接曲靖地區,南部的麻栗坡、馬關、富寧3縣與越南河江省接壤。州府駐文山縣開化鎮,距省會昆明市公路里程320公里。323國道橫穿全境全州總面積3.22萬平方公里,97%是山區和半山區,巖溶面積占51%,境內多石灰巖地形。境內有南盤江、西洋江、盤龍江流經。海拔一般為1000~1800米,最高2991米,最低107米,州府所在地1260米。北回歸線橫貫中部, 70%的地區屬亞熱帶氣候,30%的地區屬溫帶氣候。年均氣溫15.8~19.3℃,年均降雨量992~1329毫米,年均日照1492~2090小時,無霜期273~353天,熱區面積占21%。1995年末,有耕地342.8萬畝(農民人均1.2畝),宜林荒山297.3萬畝。經濟作物有著名的三七、八角、辣椒、茴香、油茶、油桐等。農產品有水稻、玉米、小麥、甘蔗、茶葉及多種水果。礦產有煤、鐵、錫、鎢、錳、銻、鋅、鉛等。有電力、化肥、農機制造、煤炭、制糖、造紙、醫藥等工業。這里氣候溫和,土壤也適宜三七藥材生長。《本草綱目》中稱三七為“金不換”,文山州盛產三七(田七),其產量、質量均居全國之冠,故世稱文山為三七之鄉。名勝有邱北普者黑、文山三元洞、廣南壩美世外桃源等。???? 全州有漢、壯、苗、彝、瑤、回、傣、布依、蒙古、白、 仡佬11個民族。1995年末,總人口308.03萬人 ,其中農業人口286.5萬人 ,占總人口的93%;少數民族人口171萬人(主要有:壯族91.9萬人,苗族38.2萬人,彝族29.7萬人,瑤族7.7萬人,回族2.1萬人,傣族1.4萬人),占總人口的55.5%。2003年人口332萬。各民族多為分散聚居或單居,大體上是漢族、回族住街頭,壯族、傣族住水頭,苗族、彝族住山頭,瑤族住箐頭,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鮮明的地域特點。全州民族風情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較為集中地展現民族風情特色的重要民族節日有壯族的“三月三”、苗族的“ 踩花山”、瑤族的“盤王節”、彝族的“跳宮節”、白族的“火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