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石材之鄉”稱譽的云浮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居西江中游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為21.5攝氏度,系著名歷史文化、旅游風景名城。??? 云浮市歷史悠久,先郡后縣。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建置東安縣,一九一四年改為云浮縣,一九九二年九月撤縣設市,一九九四年四月五日,經國務院批準,調整肇慶市行政區劃,設立地級云浮市,管轄云城區、城東區、新興縣、郁南縣、云安縣,代管羅定市。全市旅游資源豐富、人物古跡從多、有蟠龍洞、西江金魚沙、臥龍湖、國恩寺、龍山溫泉、文塔、唐代摩巖石刻“龍龕道場銘”,以及云城鄧發故居,羅定蔡廷鍇將軍故居和新興縣六祖故居。??? 云浮以盛產云石和硫鐵礦而聞名天下,黛白相間及云石之特有石色也,石紋清晰可掬,紋彩如云海、飛瀑、群峰、千姿百態、宛如一幅天然山水圖畫。云石可界成石片作建材之用,亦可雕刻成云石工藝品供人賞用。位于云城區內的世界一硫鐵礦,無論其含量品位均列于世界前茅。目前,旅游部門根據全市及鄰近旅游景點的特色,以市區為中心,推出有本地特色的“龍之旅”--蟠龍洞、新興縣龍山寺(即國恩寺)、龍山溫 泉、羅定龍龕巖、德慶悅城龍母。因為每個景點都有龍的故事,故名系集觀賞、療養、考古、宗教于一體的旅游新線路,并以推動第三產業逢勃發展新的蟠龍天湖正加緊興建,云浮人民熱烈歡迎你的到來! ??? 云浮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西江中游南岸,東與肇慶市、江門市交界,南與陽江市、茂名市相鄰,西與廣西梧州接壤,北臨西江,與肇慶市的封開縣、德慶縣隔江相望。全市土地面積777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1.28萬人。 云浮歷史悠久,建置于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后幾經撤并,1994年4月5日,國務院批準云浮市升格為地級市。轄云城區、新興縣、郁南縣、云安縣,代管羅定市。 云浮市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金、銀、銅、鐵、大理石、花崗巖、石灰石、硫鐵礦等50多種。石材加工歷史悠久,素有“石鄉”之稱, 是“中國石材基地中心”,全市有4000多家石料建材及石料工藝企業。也是全省最大的水泥生產基地之一,全市水泥生產能力近685萬噸。云浮硫鐵礦儲量、品位均居世界首位,又被譽為“硫都”。 云浮市地處“珠三角”邊緣,是粵港澳連接大西南的交通要道。廣梧高速公路已動工興建。以西江水道、廣茂鐵路、324國道構成水、陸交通網絡。信息化建設有了良好開端,開通了云浮石材網等一批專業網站。 云浮市風光秀麗,人文景觀獨特。由蟠龍洞省級風景名勝區、新興龍山溫泉省級旅游度假區,以及龍山、國恩寺和羅定聚龍洞、龍龕巖等景點構成了云浮“龍之旅”旅游熱線。 2003年,云浮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4.73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增速提高5.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67.05億元,增長6.4%;第二產業80.86億元,增長19.4%;第三產業66.82億元,增長12.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9.19億元,增長42.1%,是設市以來投資規模最大和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包括垂直企業在內的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1268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3798元,分別增長7.9%和3.6%。 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全市農村經濟總收入215.3億元,增長4.2%;農業總產值完成96.77億元,增長5.5%。全年水稻插植面積10.72萬公頃,新種水果、蔬菜、蠶桑、藥材、牧草等經濟作物5033.33公頃;新種花卉614.6公頃,總面積已達1406.67公頃;畜牧水產業總產值46.73億元,增長8.7%,占農業總產值的48.7%。全市建成農業商品基地46.67多萬公頃,新增農業龍頭企業7家,共達65家,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產品增至5個,獲廣東省名牌產品1個、省級無公害生產基地認證11個。創建“廣東省農業科技園”和省級“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各1家,省級“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2家;與華南農業大學科技合作簽約項目68個。 工業發展步伐加快。全市工業產值、銷售、稅利全面增長。工業總產值實現305.3億元,增長15%。支柱產業進一步壯大。電力、機械、電子、電池、石材、水泥、不銹鋼制品、紡織和涼果加工等產業已集優成勢,工業企業的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加強了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全年工業企業入庫稅收44826萬元,比上年增加16.6%。 項目建設勢頭迅猛。全市已簽約和在建的項目590多個,投資總額380多億元,涌現了一批投資大、前景好的大型工業項目,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6個,5-10億元3個,1-5億元的17個。區域之間發展也比較平衡。此外,還有一批重大項目正加緊洽談、申報。 民營經濟有新發展。全市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分別發展到36949戶和987戶,以個體私營企業為主的民營企業實現工業產值183.7億元,占全市總額的60.2%。民營經濟已成為云浮市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亮點。 外經貿工作取得新成績。全市進出口總額為48779萬美元,增長32.5%。新簽利用外資項目70宗,合同外資額14132萬美元,增長247.7%,增幅排全省第3位;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4215萬美元,增長60%,增幅排全省第2位。 第三產業有較大發展。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2億元,增長12.4%。教育、衛生保健、保險、住房、交通、電信、旅游成為消費新熱點。 信息化建設邁開了新步伐。基礎通信設施、通信網絡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政務信息化、企業信息化和山區信息化建設有新突破,市政府計算機內、外網網絡平臺及市政務信息城域光纖網投入使用。 投資硬環境進一步優化。城鎮化步伐加快,交通建設上新臺階。全年共投入公路建設的資金10.2億元,完成建設改造里程453公里,分別比上年增加2.4倍和1.1倍。客貨運站場建設進度加快,電力建設勢頭良好。全年總發電量42.3億千瓦時,增長27%;總供電量14.5億千瓦時,增長22.6%;總用電量17.2億千瓦時,增長19%。 廉潔高效政府建設全面推進,投資軟環境進一步改善。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市直50個單位的911項審批項目進行了清理審核,制定實施規范性文件12件,清理廢止13件,政府運作進一步規范。有形建筑市場和有形土地市場健康發展。完善了政府網頁,加快了電子政務建設步伐。市行政服務中心已有38個部門進入中心設置窗口,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制止非法壟斷經營和地區封鎖。由于加強了廉潔高效政府建設,全市的投資軟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西江水運快捷便利。全市現有都城、南江口、云浮、都騎四個港口,其中云浮港貨物的吞吐量達400多萬噸,是廣東省內河第二大港。云浮港、南江口港出口貨物可直達香港。市內設有云浮、羅定兩個海關,辦理貨物進出口非常方便。 云浮市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蟠龍洞、國恩寺、龍山溫泉等遠近聞名。蟠龍洞是省級風景名勝區,洞內“寶石花”晶瑩雪白,中國僅有,世界罕見。武則天題名的嶺南名剎國思寺,位于新興縣龍山,是省級旅游度假區。山下的龍山溫泉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稀有元素,在全省眾多溫泉中是獨一無二的。羅定市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有被譽為嶺南瑰寶的唐代摩崖石刻“龍龕道場銘”、文塔和聚龍洞等。由龍山溫泉、龍山國恩寺、蟠龍洞、蟠龍天湖和龍龕巖等構成的“龍之旅”正成為旅游熱線。藏佛坑、南越王白鹿臺遺址、六祖故居、蔡廷鍇故居、鄧發故居等也是旅游的好去處。 經過一年多的籌建,位于云城區河口初城的石材博物館已全面竣工并將正式開館。該館收藏著云浮市石材生產和發展的各類石雕、石刻、石畫、石圖和各類石材樣品等實物數百上千件。該館的藏品不僅是云浮發展石材經濟的歷史縮影,而且也是云浮石文化的歷史記載。 為努力弘揚云浮石文化,展現“石都”風貌,近年來,云浮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石材經濟和石文化的建設,把石文化的建設納入了《云浮市文化事業“九五”發展規劃》,不斷把新科技和新工藝引進石材的生產和管理領域。幾年來,云浮先后舉辦了“首屆全國石材產品(云浮)展銷會”和“首屆中國(云浮)國際石材科技展覽暨網上交易會”,其規模一次比一次更大,檔次和水平一次比一次更高。同時,為了傳播和繁榮石文化,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云浮還先后成立了市石材行業協會和市云石工藝美術家協會等民間組織,出現了許多工藝生產加工的專業市場、石材工藝博物館和展覽館以及奇石館等,形成了一支龐大的能工巧匠和工藝專家、收藏家等專業隊伍,僅在全國各地聘請的石材工藝人才就達5000多人。這支隊伍既有力地促進了云浮石材經濟的發展,更加快了石文化的傳播和繁榮。 云浮的石材僅名稱和顏色就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石文化。如今云浮的石頭品種由以前的少數幾個發展到現在的600多種,其中僅紅色的石材就有100多種。石料產品也由以前單一的石板材逐步發展到如今的石雕、石刻、石畫、石拼圖、石工藝等。筆者在一家工藝廠采訪時,看到一尊斷臂的維納斯的復制品,這位古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被雕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石頭的皮膚有血有肉的質感,人們全然不會感到石頭的硬度;面部有豐富的感情色彩,人們全然不會理會那是天然的石頭;那衣物的飄逸,人們全然不再想到石頭的沉重。 令“石鄉”人驕傲和自豪的,是1988年創造了一個“中國之最”石文化的奇跡,由著名畫家唐小禾、程犁夫婦設計,由云浮石料工藝總廠生產的長154米、高2.8米、由9幅人物畫面、6幅風景畫面組成的石雕畫《天長地久》鑲嵌在埃及開羅國際會議中心。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位于云浮市區蟠龍天湖廣場的石雕《西江兒女》,文化廣場《人杰地靈》的浮雕、石材工藝《日月同輝》、大型風水球,城南花壇的城雕《云浮之光》等精美城雕如一道道獨特的風景,將城市歷史與現代化進程融為一體,凸顯了云浮城市文化和石文化的廣度和深度。 云浮的特定地理條件也孕育了石文化旅游業。云浮的蟠龍洞、羅定的聚龍洞、云安的凌宵巖等洞穴里的石柱、石筍、石鐘乳千姿百態、無奇不有。特別是位于蟠龍洞晶瑩潔白、玲瓏剔透的“寶石花”更是全國罕見,世界稀有。除了無數的石洞外,云城的九星巖、獅子山群山風景區、云安的杜鵑山群山風景區、羅定的蘋塘群山風景區等石山群如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更加充實和豐富了云浮石文化旅游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