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上游,龍門山脈東南。距離綿陽市30公里,成都160公里。市幅員面積2719平方千米。耕地面積67萬畝。總人口87.76萬人,人口密度322人/平方千米,其中城市人口31萬人。處于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均日照總數1367小時,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年無霜期280天,年均氣溫16.2℃。江油以平壩和丘陵的地貌為主,自然條件優越,農副產品豐富。這里氣候溫和,冬暖春早,夏長秋短,無霜期長,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能源基地,冶金基地,建材基地。據2007年的統計江油城市規模居四川前十(包括地級市)屬中等城市。???? 江油市是省轄縣級市,綿陽市代管,市府駐中壩鎮。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故鄉,一座風景如畫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位于成都經濟圈北端的一座正在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旅游城市,素有“李白故里,九寨門戶,蜀道咽喉,華夏詩城”之稱,現由綿陽市代管。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為江油親筆題寫了“李白故里”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江油市是四川省首批批準的對外開放城市。改革開放以來,勤勞智慧的江油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工業興市”發展戰略的引領下,以開闊的視野,開明的態度、開放的政策和開拓進取的精神,依據豐富的資源,逐步建立起了冶金、能源、機械、建材、化工、紡織、食品等門類為主的工業體系。 是國家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境內40余家國有大中型企業和科研機構奠定了堅實的工業基礎和科研基礎。近年來,江油市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0年江油市的市內生產總值67.38億元,轄區內工業總產值66.58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88億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41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150元財政收入4.79億元跨入了中國財政大縣百強之列。2002年在中國西部縣級最具競爭力的排名達到第六位。 不僅物產豐富,而且人文薈萃,山川奇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太白祠、粉竹樓、隴西院,洗墨池、磨針溪、讀書臺等十多處李白遺跡令人神往;奇麗險峻的竇團山、規模宏大的李白紀念館、千姿百態的巖溶景觀,風光如畫的養馬峽、涪江六峽以及神秘莫測的道教圣地乾元山等風景名勝,以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吸引著大量的海內外游客。 市交通便捷,通訊設施完備,礦產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俱佳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工業的主導產業有化工、機械、冶金、建材、能源等,名品有高溫合金剛、不銹鋼、水泥、架空索道設備等。農業的主導產業有玉米、小麥、稻谷、油菜籽等。有各類學校539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