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塔城地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中部,地理坐標東經82°16′-87°21′,北緯43°25′-47°15′,橫跨準噶爾 盆地西北地帶及準噶爾西部山區,邊境線長達546千米。東北與阿勒泰地區相鄰;東部以瑪納斯河為界與昌吉回族自治州及石河子市相連;南部以天山山脈為界, 與伊犁州直轄縣市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西南毗鄰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西北部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內鄰克拉瑪依市和奎屯市。地區行署駐地塔城市距 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637千米。全地區東西寬約394千米,南北縱向長約423千米,總面積94890.94平方千米,總人口953440人(2003 年)。有哈薩克、漢、維吾爾、蒙古、回、柯爾克孜、達斡爾、錫伯、俄羅斯等29個民族。 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北部是西準噶爾盆地,南部為北天山山地,中東部是準噶爾盆地。地形多樣,有山高溝深、林密水急的山地;有牧草茂密、礦藏豐富的淺山丘 陵;有光熱充沛、物產豐盛的平原,以及起伏的沙丘、沙漠、戈壁等內陸地貌。有額敏河、奎屯河、安集海河等水系。屬中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網·XZQH·ORG·打造最好的中文行政區劃網站 塔城之名來自塔爾巴哈臺山。塔城即塔爾巴哈臺城的簡稱。“塔爾巴哈臺”,蒙古語,意為旱獺,因地多獺得名。塔城的民族語文名稱,則源于塔城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楚呼楚這個地名,“楚呼楚”,蒙語,木碗之意,維吾爾語譯稱為“缺切克”,哈薩克語轉音為“喬協克”。 秦代,塔城地區為呼揭、塞人游牧之地。西漢時為匈奴右地,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隸屬西域都護府。三國以后屬鮮卑地。隋代,為西突厥鐵勒等部洲牧 地。唐朝統一西域后,先后隸屬安西大都護府下的毗陵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1763年,清政府在雅爾(今哈薩克斯坦烏爾扎爾)設塔爾巴哈臺軍臺,次年筑肇豐 城,在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駐防。1766年移至今塔城市筑城,乾隆皇帝賜名“綏靖”,由伊犁將軍節制。光緒十四年(1888年)始置塔城直隸廳。1916 年,裁撤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設塔城道,轄塔城、烏蘇、沙灣三縣。1929年,塔城道改為塔城行政區。1945年8月,“三區革命”臨時政府塔城專員公署 成立。 1950年8月,設塔城專區,專署駐塔城縣。轄塔城、裕民、額敏、和豐、沙灣、烏蘇等6縣。1951年由額敏縣析置托里中心區。1952年托里中心區改設托里縣。塔城專區轄7縣。 1954年9月10日和豐縣改設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區。1955年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區改設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塔城專區轄6縣、1自治縣。1957年沙灣縣駐地遷三道河子。 1970年塔城專區改稱塔城地區,地區駐塔城縣。轄塔城、烏蘇、托里、裕民(駐哈拉布拉)、額敏、沙灣(駐三道河子)等6縣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1976年將沙灣縣劃歸石河子地區。塔城專區轄5縣、1自治縣。1978年原石河子地區所屬沙灣縣劃入塔城地區。轄6縣、1自治縣。 1984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塔城縣,設立塔城市。1996年7月10日,國務院批準撤撤銷烏蘇縣,設立烏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