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 花、花蓮、花縣。別稱/舊稱 洄瀾。政府所在地,花蓮市。電話區號,03。 總面積 4,628.57141平方公里 (臺灣第1) 花蓮是臺灣最后一個被漢人移居的地方之一。古稱「奇萊」。 是臺灣面積第一大縣。東邊以海岸山脈濱臨太平洋,西邊是高聳的中央山脈,南端與臺東縣的池上鄉與長濱鄉交壤,北邊以大濁水溪與宜蘭縣南澳鄉接鄰。花蓮夾在 高山與大海之間,縣境東西寬僅27~43公里,南北卻長達142公里,為臺灣僅次于臺東的第二"長"縣。南北狹長走向的花東縱谷是人口聚居的地方。花蓮縣 是臺灣原住民最多的區域,境內原住民以臺灣原住民第一大族阿美族分布最廣。舉世聞名的太魯閣峽谷(太魯閣國家公園)就是位于本縣秀林鄉境內。 花蓮縣地處臺灣東部,面積4628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5.3萬人(2001年底),為臺灣各縣市人口密度最低的縣。下設1市(花蓮市)2鎮(鳳林鎮與玉 里鎮)與10個鄉(秀林鄉、新城鄉、吉安鄉、壽豐鄉、萬榮鄉、光復鄉、豐濱鄉、瑞穗鄉、卓溪鄉、富里鄉)。縣治設在花蓮市。 在人口結構上,存在著典型的閩南、客家、外省與原住民四大群族,有著深厚的族群意識與省籍情結。其中原住民占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是臺灣原住民聚居區高度密集的地方。 花蓮縣是一個經濟落后的農業縣,交通不便。礦產較為豐富,尤以礦石聞名遐邇,盛產大理石。同時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是臺灣觀光旅游勝地。 大山大水,使得花蓮深具自然原始之美,由北而南,橫跨太魯閣公園、東海岸風景區、花東縱谷風景區、玉山公園四大觀光資源。秀姑巒溪則是名聞遐邇的泛舟水 域;其間,點綴著碧玉般的鯉魚潭、生態豐富的富源森林游樂區、茶園溢香的舞鶴臺地等觀光點,瑞穗溫泉、紅葉溫泉、安通溫泉則如山中清泉般洗去旅人塵埃。 族群色彩豐富是花蓮縣最大的人文特色,主要原住民阿美族為臺灣九族中的最大族,據說是2000年前移居而來的馬來人繁衍而生;每年7、8月,各部落豐年祭 吸引眾多人潮前來觀賞,是花蓮最重要的人文盛事。此外,早期的定居者還有泰雅族、平埔族和布農族,各族傳統上過著穴居與漁獵生活。后逐漸漢化。 因應著四時的運轉和作物收成,傳統的阿美族人一年到頭,都有相應的祭典,盡管隨著時代的變遷,祭典已大幅精簡,但屬于阿美人精神的血脈,仍在歌舞、捕魚中代代相傳—— 阿美族世居于臺灣東部的平原和海濱地帶,為原住民九族中的最大族群,現有人口約13萬人,分布在花蓮、臺東縣,另有零星族人居住在恒春半島上。根據學者研 究,阿美族屬于南島語族,其祖先可能系自菲律賓或馬來半島一帶遷徙來臺;而依照族人自己的傳說,他們的祖先原本居住在遠方,后來家鄉遭遇大洪水,一對兄妹 跳上了木筏漂流得救,并在東臺灣繁衍子孫。 在阿美族傳統中,財產繼承大權操在女性手上,婚姻也是采招贅制,子女一律從母姓,可說是典型的母系社會。然而另一方面,以部落為單位,一切公共事務則是由男性來擔當,祭祀活動更以男性為主體,女子若非被排除在外,便是僅具陪襯角色,巧妙地平衡了男女間的權力。 在阿美族部落里,成年的男子均被納編入年齡階級的體制中。年長者負責決策、發號命令,中壯年負責執行及督導下一代,而體力勞動、跑腿等雜役,則由青年組擔 任。每至豐年祭,青年組都要聚集到“青年會所”,接受團體訓練,類似于兵役制度;而每隔3~8年不等,各部落會替年輕男性舉行成年儀式,通常并入豐年祭活 動一并舉行。 由于開發較晚,花蓮至今仍具原始風光:崇山峻嶺中隱藏壯麗氣象,縱谷田園則可見云影飛行,已有越來越多的花蓮人欲以實際行動守護這片"臺灣最后的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