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東經112°13′-112°48′,北緯29°30′-29°57′。南鄰湖南南縣、安鄉、華容、北抵江陵、東靠監利、西接公安。面積1427平方千米。2004年末總人口614106人。市人民政府駐繡林街道。郵編:434400。行政區劃代碼:421081。區號:0716。拼音:Shishou Shi。石首分江南、江北兩大塊。屬平原,兼有山崗。江南為高亢平原,中間以平地為主,江北為平原。整個地勢略呈西北高、中間低、向西南傾斜,地面海拔一般在31米—36米之間。東有桃花山,中部有列貨山、主峰高626米,西南有六虎山,屬武陵山余脈。境內河湖密布,河網、湖泊、洼地密集交錯,堤垸較多。長江由西向東蜿蜒而過,有“九曲回腸”之稱。石首以“有石孤立”于城北的石首山為名。 據《讀史方輿紀要》載:“自竟陵南至大江、并無崗陵之阻,渡江至石首,始有淺山,石首者, 石自此而首也”。唐、虞、夏時,屬荊州之域,秦屬南郡。三國時,先后屬蜀、吳。西晉太康五年(公元284)建縣。其后歷屬荊府、江陵郡、江陵府、山南道、荊南府、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區,第四行政督察區,沔陽專區、荊州地區、荊沙市、 荊州市等。1984年石首被湖北省列為全省9個綜合改革試點縣市之一。1986年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1988年被列為全國對外開放城市。 市政府所在地繡林,以劉備“掛錦在山, 結繡如林納孫夫人于此”而得名。名勝古跡遍及城鄉,三國遺址比比皆是。古代大詩人杜甫、陸游、 黃庭堅等慕名來游,在此撰寫了許多流芳百世的詩文。 勤勞勇敢的石首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遠在三國鼎立之時,劉備、孫權在此聯誼抗曹。 元末至清代,先后有農民鄭肖莊,徐興元、丁大旺等聚從起義, 土地革命時期,周逸群、賀龍來石首喚起農民革命,中共石首中心縣委、中共鄂西特委、 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機關駐境內年余, 使石首一度成為洪湖蘇區的中心所在。抗日戰線時期,石首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石(首)公(安)華(容) 縣委和行政委員會駐地。解放戰爭時期,石首是中共江(陵)監(利)石(首)縣委、縣政府、武裝指揮部的前哨陣地。1949年7月28日石首解放。石首歷代名人輩出,明代有“三閣老(宰輔)”(張壁、袁宗皋、楊溥) 、“兩尚書”(王之誥先后任兵部尚書,刑部尚書、“一太史”(曾可前)。新中國建立后有重大影響的高級干部、高級將領有:五四運動的發起人之一黃松齡,中央候補委員王尚榮,原空軍黨委副書記、副司令成鈞, 原裝甲兵副司令頓星云,原空軍政治委員、中共中央委員傅傳作, 中共中央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院長劉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