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因車而建,因車而興,她既是“東風車”的故鄉,號稱“東方底特律”的汽車城,也是一座靈山秀水環抱、四季景色誘人的山城、旅游城、生態園林城。

十堰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里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鄖縣曲遠河畔發掘的兩個完整的南方古猿頭骨化石,定名為“鄖縣人”。人類學家認為,這一發現填補了亞洲人類發展“鏈條”上空缺的一環,被列為當年“世界考古十大發現”之首。現今的城區,于清朝因人們在百二河和犟河攔河筑壩十處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這里是道教和“武當拳”的發祥地,武當道教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武當山古建筑群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轄五縣一市兩區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即鄖縣、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張灣區、茅箭區、丹江口市和白浪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堰城區既是一座因車而建、因車而興、因車而名的車城,也是一座靈山秀水環抱、四季風景迷人的山城、旅游城,是鄂豫川陜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這里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鄖縣曲遠河畔發掘的兩個完整的南方古猿頭骨化石,定名為“鄖縣人”。人類學家認為,這一發現填補了亞洲人類發展“鏈條”上空缺的一環,被列為當年“世界考古十大發現”之首。十堰市域在商、周時屬絞、庸等國;戰國時屬楚國;秦漢時屬漢中郡長利縣;東漢、魏時屬錫縣;唐、宋時屬武當郡鄖鄉縣;元代始設鄖縣。現今的城區,于清朝因人們在百二河和犟河攔河筑壩十處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1967年,國家為建設第二汽車制造廠(現東風汽車公司),設立了鄖縣十堰辦事處,1969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十堰市(縣級市),1973年升格為省轄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鄖陽地區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這里是道教和“武當拳”的發祥地,武當道教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武當山古建筑群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旅游資源更是得天獨厚,十堰是三峽——神農架——武當山——西安黃金旅游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六大類25處各具特色的風景名勝遍及全市,境內有道教圣地武當山,有轟動中外的鄖縣猿人遺址和恐龍蛋化石群,有亞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庫,還有新近發現的鳥腳類恐龍骨架化石。十堰是旅游勝地。是“長江三峽—神農架—古隆中—武當山—丹江口水庫—古城西安”黃金旅游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境內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并獲得4A級旅游區稱號的道教圣地武當山,有號稱亞洲第一大人工湖的丹江口水庫,有轟動中外的鄖縣猿人遺址,有恐龍蛋化石群和恐龍骨骼化石,是世界罕見的恐龍故鄉。有溫泉、瀑布、天池、峽谷、溶洞,有原始森林,有現代汽車都市。十堰這個地方,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四季無大風,山川秀麗,景色宜人,是一塊令人流連忘返的風水寶地。十堰是南水北調水源頭。位于十堰境內的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區和取水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直達京、津、冀、豫四省市,年調水130億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將使十堰成為“世界水都,亞洲天池”,給十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十堰是生態屏障。由于秦嶺、巴山兩大山脈在十堰交匯,構成了我國南北氣候的地理分界線。可以抵御北方沙塵暴南下東移,阻止南方酸雨北上西進,因此,十堰是一個生態調節器,是我國的生態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