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于蘇、魯、豫三省十一個縣市接壤,史有“皖北大門”、“徐南形勝”之稱,東臨洪澤(湖),西接芒碭(山),南瀕渦淮(河),北駕故黃(河);襟蚌埠帶徐州,望連云(港)接亳(州)商(丘),處在淮海經濟區腹地、長江三角洲經濟帶西緣,是隴海經濟帶的龍頭,又是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是承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向內陸輻射的前沿,又是南北經濟文化交匯的要沖,無論是自然地理,還是歷史人文,乃至于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有她眩目的座標。 宿州市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薈萃。秦漢時,已成為“舟車會聚,九州通衢之地”,隋開“通濟渠”遂成為“扼汴控淮,當南北沖要”的軍事重鎮。公元809年,唐始置宿州,秦未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楚漢相爭,垓下決戰均發生于此。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淮河戰役的主戰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伯承、陳毅、彭雪楓、張愛萍、張震、粟裕都曾在此戰斗過。 ????滄桑歷史留下深厚的文化積淀。宿州市南有陳勝、吳廣盟誓誅暴所筑的涉故臺;北有劉邦避秦兵之地,已被辟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皇藏峪;東有垓下古戰場、虞姬墓;西有李白飲酒賦詩的宴嬉臺;中有白居易寓居多年的東林草堂。孔子弟子閔子騫,“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劉伶和后梁皇帝朱溫等均是宿州人。李白、韓愈、白居易、蘇軾等飽學之士都曾游歷或流寓于此,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詩文和遺跡。“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千古佳句就是青年白居易在宿州古符離吟成。 ????當代宿州英才輩出,聲名卓著者有雕塑大師劉開渠、書畫家王子云、蕭龍士、卓然、李百忍、尉天池、梅純一,哲學家孫叔平,社會學家鄧偉志,表演藝術家李炳淑、楊在葆、劉世龍等。蕭縣是著名“國畫之鄉”,埇橋區被譽為“書法之鄉”、“雜技之鄉”。?? 宿州市南有陳勝、吳廣盟誓誅暴所筑的涉故臺;北有劉邦避秦兵之地皇藏峪,東有垓下古戰場、虞姬墓,西有李白飲酒賦詩的宴嬉臺,中有白居易寓居多年的東林草堂。李白、韓愈、白居易、蘇軾等飽學之士都曾游歷或流寓于此,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詩文和遺跡。 宿州市自然資源豐富,名特產品眾多。盛產小麥、玉米、大豆、山芋、棉花、花生、蔬菜以及蘋果、梨、桃、葡萄、湖桑等。礦產資源豐富,現有礦產28種,其中煤、白云巖、大理石、耐火粘土居全省前列,石灰巖儲量大,分布廣。靈璧奇石為中國“四大奇石”之一。碭山酥梨為果中精品,為海內外顧客青睞。符離集燒雞,為《中國名菜譜》中的一品名肴。宿州市已基本形成食品、紡織、建材、能源、醫藥等五大支柱產業。??? 改革開放以后,宿州市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結構調整成效明顯。農業結構初步形成畜牧、水果、蔬菜、種子四大主導產業;工業經濟穩步發展,全市已基本形成食品、紡織、建材、能源、醫藥等五大支柱產業。上市公司科苑集團與鴻鵬集團、百通集團、皖北藥業公司、安特酒廠等骨干企業成為帶動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航空母艦”。安橋牌車橋、百通牌塑膠管材、皖北牌潔霉素、安特牌伏特加酒、雙喜牌葡萄酒、冠隆牌梨汁等數十種產品成為全國、全省名牌產品。科教文衛體等多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蕭縣、碭山縣和埇橋區是全國科教先進縣,碭山縣為首批國家生態示范縣,全市高考上線人數連續多年名列全省前茅。 ??? 為早日把宿州市建成新興工業城、現代農業市、皖東北商貿中心,致力于營造一流的投資發展環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日益改善的投資環境正在吸引國內外廣大客商投資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