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位于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東營市境內流入渤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 ′~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1983年建市,建市初,全市劃為東營、牛莊、河口3個區,廣饒、利津、墾利3個縣,3個鎮、55個人民公社,1780個生產大隊。1984年撤社改鄉、撤隊改村。1987年6月,牛莊區與東營區合并為東營區。此后多次進行鄉鎮規模調整,撤、并了一些鄉鎮。至2007年底,東營市轄東營、河口2個區,廣饒、利津、墾利3個縣,23個鎮、13個鄉、7個街道辦事處,1781個村民委員會。南部廣饒縣(齊國樂安)是古代大軍事家兵圣孫武的故里,東營區牛莊鎮時家村是呂劇的發源地,東營市歷史博物館(廣饒)存有最早的中譯本《共產黨宣言》。北部是黃河沖積的新生淤地——黃河三角洲。這里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駐地,是濟軍基地,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駐地。這里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還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南部歷史悠久,北部資源豐富。這里有亞洲最大的地上人工湖——天鵝湖,山東省最大的城市公園——東營清風湖公園。南部的廣饒縣是全國第一個村村通柏油路的縣,是第一批村村通電話的縣,是第一批村村通公交車的縣,是第一批村村通自來水的縣,也是東營市第一個進入全國百強縣的縣。目前東營市正在進行廣利河改造工程,提出了“回歸河流”的規劃理念,包括三方面的含義:廣利河回歸成為具有生態景觀功能的城市河流;中心城回歸成為與河流聯系密切的和諧關系;重新塑造人與水的關系——從“索取”到“回饋”,讓河流成為一條健康的河流,與城市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