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莫斯島是座面積為38平方公里的綠色小島。傳說圣約翰被羅馬人流放到此,在這個島上的山洞里得到了天啟,寫下了《啟示錄》等圣書,小島也由此聞名于世。每到夜晚,修道院的燈光會在島嶼的上空照出一個藍色的十字架,給島上帶來一種神秘的氣氛。 由于地處偏遠,島上的宗教儀軌至今還保留著早期基督教的遺風,這在世界范圍內也是極為罕見的。圣約翰寫作《福音書》和《天啟錄》的 “天啟”之洞以及始建于10世紀的圣約翰修道院幾百年來一直是希臘東正教徒朝覲的圣所。12世紀,島上的小鎮興建了不少宗教和世俗建筑。從一開始到現在,小鎮的歷史進程沒有為外力劇烈擾動過,可稱民風淳樸。2003年,帕特莫斯島包括“天啟”之洞以及圣約翰修道院在內的歷史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同時被認定為文化遺產的還有邁錫尼(Mycenae)和梯林斯(Tiryns)考古遺址,它們也是希臘最為有名的兩個史前城市,在《荷馬史詩》上有詳實的記載。 帕特莫斯島的最高處,兀立著圣約翰修道院,作為朝圣的場所,它一直是希臘人嚴格遵奉猶太風俗、不斷學習之地。1088年,東正教修士克里斯托多勞在這里宣揚、歌頌圣約翰修道院,重申基督精神。修道院建筑在島的制高點上,風格完全是軍事堡壘式的,它的莊重和嚴肅同圣約翰的情調十分和諧,在厚重的、深褐色的高墻環繞下,修道院與其說是一座圣殿,不如說更像一座中世紀的古堡。克里斯托多勞是奉了皇帝蓋有金印的旨意在這里建起修道院的。從那時起每年的宗教節日,尤其是東正教復活節,島上便擠滿了從希臘各地前來的信徒香客。 修道院的前身是古希臘人為月神阿耳彌斯修建的神廟。后來被改成一座前期基督教大教堂,9世紀,大教堂被阿拉伯人放火燒毀,從此一直是一片廢墟。克里斯托多勞認為要想保住今后將要建立的修道院,就必須建一堵高墻,以此抵擋外族入侵,尤其是當時蠢蠢欲動的土耳其人的入侵。 圣約翰修道院的后面有個海灘浴場,是**浴場,因為四周特別安靜,所以游客可以在沙灘上曬太陽。島上也有汽車和小汽艇開往島內其他的沙灘。小汽艇一般是早晨九點半載客前往海灘,然后將游客放在海灘上,下午四點再去接回。 島內的公交車,似乎只有那么有數的幾輛,輪著跑各個線路,因此沒有時間保證。這里也有摩托車出租,但島上山路起伏甚大,急轉彎又多,一定要注意行車安全。
暫時還沒有人對“帕特莫斯島”進行過點評,點擊下面的按鈕,留下您的評價吧
旅游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