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攤、夜宵攤、小店面雖然都不起眼,但進店吃一口就會想二口,有木有?連日來,“吃遍重慶”試吃團網友前往潼南縣、豐都縣走街過巷,尋找“大隱于市”的路邊小店,并制作小吃美食攻略。
潼南
路邊涼粉吃出家鄉味
“潼南的美食精髓就在這路邊攤的涼粉上,木頭桌子配幾根木凳,幾位年長的人邊調作料邊招呼客人吃飯,如果你覺得不起眼,不想吃,那就錯了。”27歲的潼南網友“深埋”向本報記者推薦潼南最好的小吃——潼南的涼粉。小小涼粉在嘉陵江、涪江流域享有盛譽,外地朋友也常委托熟人或親戚捎帶潼南涼粉。
“潼南涼粉中,最地道的又屬起源于雙江鎮的陳涼粉。”6月5日,在潼南縣從事宣傳工作的網友“深埋”帶著3名00后孩子和3名50來歲的老人,來到潼南縣正興街的涼粉攤吃陳涼粉。這是個臨街搭建的攤子,共三張桌子,幾條木凳,老板是個中年女人。有00后見狀,立即要求換一家,但當他夾了一小塊放入口中后,就難以停下來了。今年10歲的鄭明明表示,涼粉又麻又辣,非常好吃,他一碗吃完了又要了一碗。53歲的劉興明則表示,這讓他想起小時候父親帶他吃涼粉的情況,“聽到小販吆喝就趕緊跑出來買一小碗,每次都不夠吃,不能解饞”。“深埋”介紹,小時候放學,她經常買涼粉當飯吃,“麻辣鮮香,柔軟糍糯,色澤鮮亮,營養豐富,每吃一口都會有一種家鄉味道,陳涼粉就是這個味!”她還說,陳涼粉已有100多年的制作歷史,在雙江鎮和潼南縣城皆有攤位。
■DIY美食 潼南涼粉令人流連是有原因的。網友試吃的那家陳涼粉攤主劉女士告訴記者,陳涼粉的制作以白豌豆為主料,將白豌豆用井水浸泡,磨制成漿,再用祖傳工藝加工成涼粉狀,并切絲裝盤。接著用菜油和紅辣椒制成的辣椒油,配以豆、醬、花椒粉、大蒜泥、小蔥、芝麻、花生、香菜、醬油、醋、味精等制成調料,淋入切好的涼粉中。
美食繼續
潼南黃桃罐頭
除了涼粉,黃桃罐頭也是潼南的特色之一。這種罐頭無論在大型超市還是路邊小店,都能買到。潼南網友“海上一線”試吃后說,罐頭保持了新鮮桃子的風味和營養,顏色金黃,質韌肉細,味道酸甜可口,果香四溢。潼南縣委外宣部許笑龍介紹,潼南黃桃罐頭不僅口味好吃,深受消費者歡迎,它還曾于1983年榮獲國家外貿部頒發的“優質產品榮譽證書”,贏得了上海口岸的出口免檢資格。
豐都
麻辣雞塊伴隨成長
豐都的風味美食自古講究“以味為本”,做法獨特,主要以煎、炒、爆、熘、煸、熗、酥炸、旱蒸、油淋、糟醉等幾十種手法加以烹制,以麻辣見長,兼以清鮮淡雅,且在品種上富有變化,余味悠長。豐都縣商務局內貿經濟科張姓工作人員介紹,豐都最具特色的美食還屬糊辣殼系列,如麻辣雞塊,糊辣殼小抄手、糊辣殼小面等。
“糊辣殼系列小吃多數集中在路邊攤,其中既是豐都家喻戶曉、有的是享譽整個重慶的一道美食,就是麻辣雞塊。”網友“smile許”的一番話,讓網友們明確了試吃小吃的第一選擇。6月5日,網友“smile許”、“楊靜秋”、“為晨笑”等多名網友來到豐都縣稅務賓館旁邊的路邊攤試吃麻辣雞塊。“豐都麻辣雞塊看似與其他地方的‘口水雞’并無二致,但其中大有差別。”網友“楊靜秋”告訴記者,豐都麻辣雞塊色澤紅亮鮮艷,雞塊熟而不爛,香濃味厚,麻辣鮮嫩,略有回甜,不同于外地“口水雞”僅有麻辣之味。“如果問豐都當地人,他們那里哪樣的小吃最解饞,他們多半會說是麻辣雞塊。因為這種小吃伴隨著豐都人成長,融入了他們的血液。”網友“為晨笑”說。
■DIY美食 “smile許”的父母曾在豐都中學附近賣過麻辣雞塊,知道這其中有講究。首先要選烏皮仔公雞,不能是肉雞。其次不用猛火,不能使皮發泡,附骨的地方還應該要帶點血絲。在選刀上,最好是生鐵打的“土刀”,“土刀”一般刀背較厚,且分量都不輕,可以用來先把雞的骨架砸散。刀法也有要訣:斜砍雞頸、橫切雞翅關節、豎砍雞身和肋骨,手起刀落。如此,一盤整齊的白切雞塊便端了上來。最后就是制作糊辣殼,將干凈的鍋加熱,放紅干辣椒,小火炒到變黑,再取出舂成粉狀或小顆粒,倒入鍋里用菜油炸。還可以放一些核桃、芝麻提味。
■小吃地圖 試吃網友認為,豐都稅務賓館旁的麻辣雞塊路邊攤味道最好,沒有店名,攤主是位老婆婆,附近居民無人不知。路線:豐都長江大橋下橋——獵口大橋——平都大道西段——縣國稅局——稅務賓館。
本組稿件由記者 韓守剛 實習生 王姿又 采寫
■小吃地圖
“深埋”告訴記者,正興街旁的陳涼粉是縣城中最地道的,從重慶主城或者四川方向來到潼南縣吃涼粉,可按此路線行至:渝遂高速互通口下道——通涼路——橋南大道——濱江路——正興街(新華書店旁)。
旅游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