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加速央企之間的并購重組,一股整合浪潮再次在民航業悄然醞釀。此次,業界的焦點從以往的“三大航”放大到六大航空業集團。
“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端,”7月26日,接近中國民用航空局的資深人士表示。他所說的開端,是指當前正進入收尾階段的中國航空集團公司收編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簡稱“中航材”)一事。
中航集團是目前被譽為“航空業老大”的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中航材則是專門從事飛機采購及航空器材保障業務的專業公司。
兩者均為國資委下屬六大航空業央企之一,另外四家企業分別是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簡稱“中航信集團”)以及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
來自民航局可靠消息稱,此次重組整合是從民航業市場化改革的角度出發,接下來另外四大航空業央企可能也會順應國資委縮減央企數量、保留行業前三的思路,中航集團整合中航材只是民航業又一波重組大潮的開端。
2002年,民航業首開重組整合工作,此后國航、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三大航空公司應運而生。隨后幾年,二次整合的消息時有傳出,均集中在三大航之間合并“同類項”的動作上。
收編中航材 “方案已經做得差不多了,現在就等國資委最后批復。”民航局人士表示。“不單是中航材,今后針對中航油集團、中航信集團也會出臺一些順應市場改革需要的措施。從民航強國的戰略出發,改變是必須的,但是急不得。”
此次中航集團收編中航材的計劃早在去年就被提上議程,今年初國資委開始著手逐步操作相關事宜,中航材和中航集團亦開始內部通報整合工作。業內消息指,整合之后中航材的人事不會出現重大變動,其總經理李海將擔任中航集團副總經理。
對此,中航集團和中航材均表示不做評論。
1980年,中航材的前身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總公司誕生,專門從事飛機采購及航空器材保障業務。長期以來,國內航空公司的飛機采購主要依靠中航材。中航材集體采購之后,各家航空公司再分配具體訂單。
不過,在2002年民航體制改革之后,隨著國航、東航、南航獲批有權自行購機,中航材逐漸成為了一個飛機、航空器材的進出口貿易商。同時,中航材亦脫離民航局,成為國資委下屬的六大航空業集團之一。目前,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型、民營航空公司仍然是通過中航材采購飛機、航材。
收編中航材,讓已然是業界老大的國航坐實了頭把交椅的位置。“以后要向國航買飛機”的笑言正在民航業流傳。中航集團正是國航的母公司。談及此事,南航人士表示,在飛機采購上南航并不依賴中航材。
盡管如此,在母公司吸納中航材之后,國航的實力大增還是不可忽視的現實,處于調整中的東航、追趕中的南航,在原本“三分天下”的局面中,顯得愈加勢弱。
今年初,國航重回全球航空公司市值第一的位置。隨即,久等多年的國航終于控股深航,引發行業高度關注。當時,國航“一家獨大”的地位就已頗具爭議。
中航材的大客戶、西南某航空公司高管表示,“以后中航集團如何與其他航空公司協商購機事宜,諸如這樣具體的事情都不明朗。而且,現在大家更為關注的是,國航依靠中航集團越做越大,這是不是民航業又要從‘幾大’整合到‘一家’了?”
中航集團業務現已覆蓋客運、貨運、航空食品、地服、飛機維修、機場多個民航領域。
第二輪整合? 中航集團和中航材的聯姻,讓民航業再次因為“整合”二字沸騰起來。
2002年,民航業拉開重組整合大幕,國航、東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隨之誕生。五年之后,整合聲音再起。但是,國航與南航合并猜測,“東新戀”的曝光,最終都沒有成為現實。第二次行業整合無疾而終。
“這一次不是07年的重演,”民航局人士透露。他表示,民航業市場改革的思路越來越清晰,至于是怎樣合并,怎樣重組,相信今后陸續會有消息公布,“很多事情都是可能的”。
猜想隨之浮出水面。
中航集團可以接手中航材,接下來國航和南航的合并也再度被提起。
早在2002年,國航與南航的合并就被業內稱為是“最佳組合”。2007年,兩家一度傳出合并消息。公開資料顯示,在國內航空市場上,三大航已經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如果國航與南航合并,其市場占有率將超過總量的50%。
此外,中航材的市場改革可以通過進入中航集團來實現,正與票代大打口水戰的中航信集團是不是也會異曲同工地效仿此法?至于中航信集團、中航油集團、東航、南航四家,互相之間合并重組“皆有可能”。
在民航局建設民航強國戰略下,打造民航超級承運人這樣的概念最近已是多次被提及。多位航空公司人士均認為,合并是當前大勢所趨。而對于預期中針對中航油集團、中航信集團的改革措施,他們希望這能成為民航業徹底實現市場化改革的契機。
對此,上述民航局人士表示,關于合并的種種想法都是存在的。對于推進旗下六大航空企業整合,國資委及相關部門在2009年就已經開始考慮。“只能說,整合還會繼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