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業界正試圖整頓提供虛假行程單的航空客票銷售代理企業,以堵住可能借此渠道流出的巨額財政資金。
在近期國家審計署針對部分政府部門于云南的分支機構的檢查中,發現大量假行程單。“在民航業,行程單起到了發票的作用。”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副秘書長柴海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這一整治行動由國家審計署、中國民用航空局、中航協等部門組織進行。在目前已查實的案例中,昆明凌云航空服務有限公司被停業整頓三個月,云南鯤鵬航空服務有限公司、昆明遠飛航空票務有限公司被注銷二類客運航空運輸銷售代理資格。
“總共查出近3000張虛假行程單及20余家機票代理銷售商的違規行為,更多的處罰決定我們還將公布。”柴海波說。
有資質代理商也觸“紅線” “這幾年其實也查處了不少提供虛假行程單的票代,但由于黑票代盛行等因素,虛假行程單不僅屢禁不止,甚至可以說是泛濫,導致旅客投訴的現象也非常多。“中國航信旗下一客票分銷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擾亂了正規的機票銷售市場。”
2008年5月,國稅總局、民航局曾發布《航空運輸電子客票行程單管理辦法》,其中規定嚴禁虛開、偽造、倒賣行程單。但這張在民航業內作用等同于發票的狹長紙片,顯然被不少人視為生財之道。
“有的代理商膽子比較大,他們從航空公司或上級代理處拿到的機票價格比較低,從而自己打印出偽造的行程單,根本不通過民航系統,然后以高價向旅客出售,從中謀取差價,而旅客一般并不知情。也有的旅客甚至樂于接受這樣的虛假行程單,在支付低廉的票價后,他們可以拿到高額的行程單,回去向單位報銷,票代也會從中收取小部分費用。”有機票代理人告訴記者。
“這主要是一些黑代的做法。”柴海波告訴記者,這類機票代理商往往是合法的工商登記企業,“但并沒有拿到中航協認證的資質。”柴海波說。根據中航協設定的準入門檻,一類航空運輸銷售代理商的注冊資本不得少于150萬元人民幣;二類航空運輸銷售代理商的注冊資本則不得少于50萬元人民幣,大量黑代均無法達到上述要求。
中航協方面透露的消息則稱,民航局對查處的其中400余張行程單進行了鑒定,有300余張為代理人虛開的假行程單,另外100余張則為正規行程單,但價格被調高。
“這基本上是有資質的代理商的做法,他們能獲得正規的行程單,但是采用脫機打印的方法,以調高價格,因此仍然可以從中牟利。這比航空公司提供的返點費用要高多了。”上述機票代理人告訴記者。
整頓將成長期任務 “現在審計署也已介入這件事。”柴海波告訴記者。
包括審計署、國家稅務總局、民航局等在內的部門隨即召開專題會議,民航局、中航協、及相關的省區稅務部門則組成了調查組。在此后于云南地區展開的調查中,調查組共查出近3000張問題行程單。而在云南之外,包括北京、上海等地,有20余家機票代理機構被查出使用虛假行程單等情況。
柴海波向記者確認,在對云南的檢查中,三家票代企業已被處罰。其中昆明凌云航空服務有限公司被責令停業整頓三個月,云南鯤鵬航空服務有限公司、昆明遠飛航空票務有限公司則被注銷了二類客運航空運輸銷售代理資格。“這些都是已經查實,我們通過民航結算中心等渠道,掌握了確鑿的證據。下一步,針對其余20余家的處罰決定也將公布。”柴海波透露。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獲悉,此次遭處罰的云南鯤鵬航空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目前深深房A通過全資子公司香港新峰企業有限公司,持有鯤鵬航空服務25%股權。
中航協稱,下一步中航協各地區代表處將聯合多個部門,繼續加大對代理人市場的整頓力度,并對違反規定的代理人進行停業整頓、注銷代理資格等處罰。“我們會和相關部門更緊密的展開合作。同時中航協旗下也成立了全國代理人委員會,我們希望兩條腿走路,即在加強監管的同時,也做到行業自律。”柴海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