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陵
6137views
大禹陵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進入景區,兩邊碧水綠樹,映襯著會稽山,處處散發出古樸典雅的韻味。經過九龍壇,游客就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石牌坊。上鐫“大禹陵”三字,系**同志于1995年5月15日視察大禹陵后所寫。
通向禹陵的是一條長350多米的步行神道,盡頭是祭禹廣場。廣場上設有圖騰柱與九鼎臺等建筑,象征著古越先民信仰,又是各界祭祀大禹的場地。禹廟前有一個水池,唐時賀知章定為放生池,名禹池。跨過禹池必須經過一座古石橋,名告成橋,意即大禹十年在外治水,終于大功告成。
進入禹廟西轅門南側的欞星門,沿石板鋪就順山勢逐級升高的百米甬道直達大禹陵碑亭。亭內有石碑,刻著明代紹興知府南大吉所書的“大禹陵”三個大字。1939年,周恩來總理曾來祭祀大禹陵,并在此碑前留影。
大禹陵碑南側為禹祠,祠外北側有“禹穴”碑。祠內有“禹穴辯”碑,碑文為考證大禹葬地的文章。祠內有前殿、后殿、放生池、曲廊和禹井亭等建筑,為大禹后裔宗族祭祀的場所。從大禹陵碑亭北側,順碑廊而下即為禹廟,為歷代帝王、官府和百姓祭祀大禹的地方。禹廟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年),為我國江南少有的大型古建筑群。從大禹陵下,進東轅門,自南而北的建筑依次為照壁、岣嶁碑亭、欞星門、午門、祭廳、大殿。
出禹王殿東門向上,可探“窆石亭”。亭內置有一石,名為“窆石”,“窆”為下葬之意,相傳此石是大禹下葬所用的工具。形若秤砣,頂有穿孔,是禹廟的鎮廟之寶,已被妥善保護。
大禹陵相關線路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