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閱江樓:閱江、閱城、閱山、閱歷史
10月21日,“中華名樓論壇”在南京下關區閱江樓景區舉行,來自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大觀樓、蓬萊閣、鸛雀樓、天心閣、閱江樓、鐘鼓樓、天一閣、城隍閣的“樓主”,與有關專家及來自旅行社的代表暢談“名樓保護及旅游開發”。
會場上,11位“樓主”分別介紹了各自的名樓特色。他們認為,名樓能成為古代的城市象征,是因為古代人住的房屋都很矮,樓就成為一個“登高望遠”的制高點。而且文人墨客、達官貴人,喜歡在樓上吟詩作畫,高樓亦成為文化樓,成為歷朝歷代文化的代表。名樓“代表著中國主流文化的重要一面,也代表著不同的地域文化”。
十一大名樓之一的南京閱江樓有記無樓600年,2001年才真正建成開放。因此,閱江樓最突出還是明文化,當初是朱元璋要在獅子山建閱江樓,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建起來。2001年,我們建成對外開放,也突出了文化主題,即以明文化為主。閱江樓有一種皇家氣派,位列江南四大名樓之一,靠的就是突出的明文化。如今,閱江樓經多年發展,已成為南京的一處地標性建筑,更成為集大江文化、明代特色及南京山水城林于一身的城市名片。
2010年10月21日,在“中華名樓論壇”會期間,同程網對閱江樓樓主劉總進行了專訪,劉總重點介紹了南京閱江樓的未來發展和規劃。
同程網:請問作為十一大名樓之一的閱江樓,在未來的發展和規劃方面將從哪些方面考慮?

劉總(閱江樓樓主):我們閱江樓現在目前的景區有31公頃,目前是包含三個地方,包括閱江樓北面的景區主景區,還有“天妃宮”景區,另一個“靜海寺”景區,我們“靜海寺”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免費開放的,我們天妃宮是以媽祖文化為主要標志的景區,它的門票價格是10元 ,閱江樓主要景區是朱元璋下詔建設的,有600年歷史,3個景區也有聯票,目前從現狀來看,整個獅子山雖然有這三個景區在一起,但我們總的下一步的發展空間一直在思考,目前還有一點局限,那面下面一步將怎么打造的呢?我們從閱江樓實際景區來看,我們有一個明城墻,是從我們的東路口一直往南延伸,通過我們的中山建寧路,一直到我們的秦淮河這邊,是一條很好的景觀帶,而且是南京政府一直打造的名人墻景觀帶下關帶,這段兩邊的環境已經做好了,那怎么樣把我們閱江樓景區發展到更大,我們景區也在思考,我們下步初步考慮將我們的閱江樓沿著明城墻的繡球公園,小桃園這樣的景區整合起來。作為我們下步將要打造的更大的5A級景區核心景區,但這個5A是我們提出來的一個目標,是按照國家對旅游這個標準來發展的。我們僅有這個想法。但我們現在最緊要的是把我們這條下關區景觀帶打起來,這樣我們的閱江樓、繡球公園、明城墻、小桃公園的整體資源一直到我們的秦淮河的景觀帶一直延伸到長江的大江文化。這樣一種蓄積內容豐富,娛樂活動也比較多,可參觀景點較多的大的景區,爭取在未來的幾年打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