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八大神秘地
神秘的秦始皇陵
神秘的地下王國 千年的秦始皇陵
公元前259年中國農歷正月,一個長相并不特殊的男嬰在趙國邯鄲降生了。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國的創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國的拿破侖。他13歲就繼承了秦國國君的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開始 了他一生轟轟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歲出兵擊敗了山東六國最后一個諸侯國,俘虜了齊王建,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接著他又不失時機地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統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政權。他50歲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臺”(今河北巨鹿縣境),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家喻戶嘵的秦始皇,因完成統一大業而名垂千古,因實施暴政遭千古罵名。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他的萬世皇帝夢也就破滅了。可皇帝制度、皇帝意識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不僅始皇帝的身世、生平、功過引人注目,連座落在驪山腳下的始皇陵也因眾多未解謎團而倍受關注。“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這膾炙人口的詩句出自大詩人李白筆下,它謳歌了秦始皇的輝煌業績,描述了營造驪山墓工程的浩大氣勢。的確,陵園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揭開的四大謎底
1、地宮在不在驪山?民間傳說秦陵地宮在驪山,專家用遙感和物探方法進行探測,確認地宮就在秦陵園封土堆下,距地平面35米
深。
2、墓室完好與否?探測發現,墓室周圍有一圈極厚的宮墻,墓室完好無損與此密切相關。這種新發現的墓葬形式被稱為“秦陵式”。
3、地宮有無水銀?探測證明,地宮內的確存在水銀,且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史記》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初步得到證明。
4、墓道有幾條?探測結果表明,只有東、西各一條墓道。而從商周到漢代,帝王墓道通常為東南西北4條。這一新發現引起專家極大關注。
黃泉大道上的裝飾
有行星軌道數據的美洲“黃泉大道”
在美洲的著名古城特奧蒂瓦坎,有一條被稱為“黃泉大道”的縱貫南北的寬闊大道。在公元10世紀時,最早來到這里的阿茲臺克人,沿著這條大道來到這座古城時,發現全城沒有一個人,他們認為大道兩旁的建筑都是眾神的墳墓,所以就給它起了這個奇怪的名字。
1974年,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頓的人在墨西哥召開的國際美洲人大會上聲稱,他在特奧蒂瓦坎找到一個適合它所有街道和建筑的測量單位。通過運用電子計算機計算,這個單位長度為1.059米。例如特奧蒂瓦坎的羽蛇廟、月亮金字塔和太陽金字塔的高度分別是21、42、63個“單位”,其比例為1∶2∶3。
哈列斯頓測量“黃泉大道”兩邊的神廟和金字塔遺址時,發現了一個讓人驚訝的情況:“黃泉大道”上那些遺址的距離,恰好表示著太陽系行星的軌道數據。在“城堡”周圍的神廟廢墟里,地球和太陽的距離為96個“單位”,金星為72,水星為36,火星為144。“城堡”后面有一條運河,它離“城堡”的中軸線為288個“單位”,剛好是木星和火星之間小行星帶的距離。離中軸線520個“單位”處是一座無名神廟的廢墟,這相當于從木星到太陽的距離。再過945個“單位”,又是一座神廟遺址,這是太陽到土星的距離。再走1845個“單位”,就到了月亮金字塔的中心,這剛好是天王星的軌道數據。假如再把“黃泉大道”的直線延長,就到了塞羅戈多山上的兩處遺址。其距離分別為2880個和3780個“單位”,剛好是冥王星和海王星軌道的距離。
“黃泉大道”很明顯是根據太陽系模型建造的,特奧蒂瓦坎的設計者們肯定早已了解整個太陽系的行星運行的情況,并了解了太陽和各個行星之間的軌道數據。但是,人類在1781年才發現天王星,1845年才發現海王星,1930年才發現冥王星。那么在混沌初開的史前時代,又是哪一只看不見的手,給建筑特奧蒂瓦坎的人們指點出了這一切呢?
中國神農架
中國神農架
神農架位于中國長江與漢水間的川鄂交界地帶,有“華中屋脊”之稱,面積3250平方公里,林地占85%以上。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處達3105米,有多種氣候類型。
提起神農架,人們不能不想到“野人”。從古至今,大量的關于野人的記載和野人的傳說讓人難辨真偽。1977~1980年,有關部門組織了兩次大規模的野考,搜集到大量關于野人存在的證據,如野人毛發、腳印、糞便等,還發現野人住過的竹窩。考察結果似乎向人們昭示:神農架的確存在一種不為人們所知的奇異動物。
魔鬼城
中國沙漠中的“魔鬼城”
這是一個杳無人煙卻又熱鬧非凡的“城市”。當晴空萬里、微風吹拂時,人們在城堡漫步,耳邊能聽到一陣陣從遠處飄來的美妙樂曲,仿佛千萬只風鈴在隨風搖動,又宛如千萬根琴弦在輕彈。可是旋風一起,飛沙走石,天昏地暗,那美妙的樂曲頓時變成了各種怪叫:像驢叫、馬嘶、虎嘯……又像是身邊嬰兒的啼哭、女人的尖笑;繼而又像處在鬧市中:叫賣聲、吆喝聲、吵架聲不絕于耳;接著狂風驟起,黑云壓頂,鬼哭狼嚎,四處迷離……城堡被籠罩在一片朦朦的昏暗中。這里,就是新疆著名的“魔鬼城”,究竟是誰建造了它 那無數奇異的聲音又是從哪兒來的呢?
科學家在經過實地考察后,提出了一個新觀點—“風成說”。實際上“魔鬼城”就是一個“風都城”,并沒有什么鬼怪在興風作浪,而是肆虐的風在中間發揮著作用。“魔鬼城”的種種現象都可以由地球科學的“風蝕地貌”來解釋。在氣流的作用下,狂風將地面上的沙粒吹起,不斷沖擊、磨擦著巖石,于是各種軟硬不同的巖石在風的作用下便被雕琢成各種各樣奇怪的形狀。
無雪干谷
神秘的南極“無雪干谷”
南極是人類最少涉足的大洲,在那里還有許多現象人們無法解釋,“無雪干谷”就是其中最神秘的一個。
總面積達1400萬平方千米的南極大陸,大部分被冰雪覆蓋,從高空俯瞰,南極大陸是一個中部高四周低、形狀極像鍋蓋的高原。這個被形象地稱為冰蓋的冰層,平均厚度為2000米,最厚的地方可達4800米。大陸的冰蓋與周圍海洋中的海冰在冬季連為一體,形成一個總面積超過非洲大陸的白色冰原,這時它的面積要超過3300萬平方千米。
百慕大
百慕大神秘三角區
百慕大三角區位于北大西洋西部,是由7個大島和大約150個小島以及一些礁群組成的群島。它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仍然是神秘莫測的海域,在這里先進的儀器都會失靈,而人員一旦遇險則沒有生還的可能。這里被稱為“魔鬼三角”,是令人恐怖的神秘之所。
一些人認為百慕大三角區的怪異現象是“虛幻之謎”。美國科學家拉里·庫什利用大量可靠的原始資料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他說早在16世紀哥倫布探險時期就有記載的發生在百慕大三角區的這些奇異現象大多是由于狂浪、颶風、海嘯等自然災害造成的。很多研究百慕大的學者在研究這些空難或海難時沒有重視它,甚至有意或無意地刪去這些情節,這完全出于獵奇心理,甚至有些人為了吸引別人注意還把發生在其他地方的空難、海難事故說成是在百慕大三角區發生的。最后,拉里·庫什呼吁:“再也沒有任何相信有超出科學可知性范圍的事,會比相信百慕大三角區之謎更為糟糕的了。百慕大三角區是最典型的偽科學、超科學、科學幻想和宣傳上的胡作非為。”
但更多的人并不否認百慕大的神秘。前蘇聯科學家最早提出海底水文地殼運動說。他們認為,由于百慕大海域的洋流因其極為復雜的海底地貌而縱橫交叉、變幻莫測,多個巨大的漩渦流在這里形成,后來美國科學家又進一步證實了這種觀點。他們認為,百慕大海域的巨大漩渦在陽光照耀下產生極高的溫度,船艦沉沒、飛機爆炸就是因此而造成的。次聲波地磁引力說是第二種主要觀點。前蘇聯地球物理學家B·B·舒列金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海浪產生的次聲波可以解釋百慕大三角區的神秘現象。他認為,在發生地震、風暴、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的同時,次聲波也隨之震蕩,這種次聲波人耳無法聽到,但是卻具有十分巨大的破壞力。處在振蕩頻率約為6赫的環境中,人便會感覺極度疲勞,隨后又出現本能的恐懼和焦躁不安;而處在頻率為7赫的環境中時,人的心臟和神經系統陷入癱瘓。次聲波在百慕大三角這個區域十分活躍,它可能就是導致種種慘劇發生的罪魁禍首。此外,一些人還把百慕大三角區同“時空隧道”、外星人基地等聯系起來,這些無疑又給百慕大三角區蒙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幽靈島
詭秘幽靈島
西方人酷愛航海,而歷來航海史上怪事多多。在斯匹次培根群島以北的地平線上, 1707年英國船長朱利葉斯發現了陸地,但這塊陸地始終無法接近,然而值得肯定的是,這塊陸地不是光學錯覺,于是他便將“陸地”標在海圖上。200年后,乘“葉爾瑪克”號破冰船到北極考察的海軍上將瑪卡洛夫與他的考察隊員們再次發現了一片陸地,而且正是朱利葉斯當年所見到的那塊陸地。航海家沃爾斯列依在1925年經過該地區時,也發現過這個島嶼的輪廓。但科學家們在1928年前去考察時,在此地區卻沒有發現任何島嶼。
一艘意大利船在1831年7月10日途經西西里島附近時,船長突然發現在東經12°42′15″、北緯37°1′30″的海面上海水沸騰起來,
一股直徑大約200米、高20多米的水柱噴涌而出,水柱剎那間變成了一團500多米高的煙柱,并在整個海面上擴散開來。船長及船員們從未見過如此景觀,被驚得目瞪口呆。當這只船在8天以后返航時,發現一個冒煙的小島竟出現在眼前。
許多紅褐色的多孔浮石和大量的死魚漂浮在四周的海水中,一座小島在濃煙和沸水中誕生了。而且在隨后10多天里不斷地伸展擴張,周長擴展到4.8公里,高度也由原來的4米長到了60多米。由于這個小島誕生在突尼斯海峽里,這里航運繁忙,地理位置重要,因此馬上引起了各國的注意,大量的科學家前往考察。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正當人們忙于繪制海圖、測量、命名并多方確定其民用、軍事價值時,小島卻突然開始縮小。到9月29日,在小島生成后一個多月,它已經縮小了87.5%;又過了兩個月,海面上已無法再找到小島的蹤跡,該島已完全消失。
類似的怪事還有很多,科學家們稱這種行蹤詭秘、忽隱忽現的島嶼為“幽靈島”。它們不同于那種熱帶河流上常見的,由于漲水或暴風雨沖走部分河岸或沼澤地而形成的漂浮島。
地獄之門
令人望而卻步的昆侖山“地獄之門”
在昆侖山生活的牧羊人卻寧愿因沒有肥草吃使牛羊餓死在戈壁灘上,也不敢進入昆侖山那個牧草繁茂的古老而沉寂的深谷。
這個谷地即是死亡谷,號稱昆侖山的“地獄之門”。谷里四處布滿了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獵人的鋼槍及荒丘孤墳,向世人渲染著一種陰森嚇人的死亡氣息。
科考人員考察后發現該地區的磁異常極為明顯,而且分布范圍很廣,越深入谷地,磁異常值越高。在電磁效應作用下,云層中的電荷和谷地的磁場作用,導致電荷放電,使這里成為多雷區,而雷往往以奔跑的動物作為襲擊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