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何時回歸民生
在滬寧城際高速鐵路從蘇州始發到上海虹橋站的一列和諧號動車組火車上,有的車廂只有一名旅客或者數名旅客,更有車廂沒有旅客,據說是因為價格的原因影響到上座率。高鐵時代,曾經讓國民充滿期待,一度幻想高鐵縮短時空,改變生活節奏。但當夢想照進現實,隨之出現的高票價卻讓人感到:高鐵正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遠離百姓的高端路線。
有網友調侃說,如果票價再高點,可能就成了連一個乘客都沒有的“運椅子專列”。實際上,從武廣高鐵開始,公眾對于高鐵高價的質疑,就沒有停息過。今年兩會期間,董正偉等四名律師曾聯名向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舉報高鐵火車票涉嫌壟斷、高價暴利問題,但相關管理部門至今也沒有給個明確說法。如今,背離市場和價值規律的高票價,終于逼著百姓以腳投票,讓滬寧高鐵成了“運椅子專列”,解恨之余更令人深思。
一方面,公眾因為不能承受的高票價,進而對高鐵敬而遠之;另一方面,不斷開通的高鐵卻擠占了有限的公共資源,導致普通列車為給高鐵讓路而停運。比如,在武廣高鐵開通后,就有13對廣州至武漢的普通列車被停運;而京滬動車運行后,兩地間Z字頭列車全部取消。漂亮、現代、舒適的一節高鐵車廂只有一名旅客甚至沒有旅客;相反,普通列車卻因為高鐵的雙重擠壓,而變得更加擁擠不堪,甚至一票難求。這種怪現狀,就是壟斷下的蛋。壟斷附體的高鐵,再次綁架了公共利益和民生福利。
世界上最先進的高鐵,如今卻淪為“運椅子專列”,這不僅是個笑話,更是一個警示。它告訴我們:即使是再先進、再高科技的東西,一旦被利益壟斷所駕馭,那么,這高科技只能淪為謀求高利潤的助手,而非民生的幫手。風馳電掣,飛馳在自己的國土上。每個公民,都有一個高鐵夢。占用資源、脫離民生的“運椅子”高鐵,何時才能回到公共服務的民生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