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古鎮
9431views
儀隴縣馬鞍鎮,這個形成于明末清初的集鎮,不但誕生了偉人朱德,還醞釀了300多年客家文化。紅色旅游與客家文化,都是目前兩大炙手可熱的旅游資源,而馬鞍古鎮就像一位尋寶而歸的掘金者,一手握著紅色旅游“寶杖”,另一只手提著客家文化“大寶箱”,背上還背著沉甸甸的300多年歷史文化“寶袋”。馬鞍古鎮可謂渾身是寶。
古跡現狀:馬鞍和儀隴縣的絕大多數場鎮一樣,是一個繁衍在山上的文明,就連場鎮上的古街也高低不平。這條長約500米的古街,建于清朝中晚期,石板路、木門雕窗依然是它樸實的外衣。一座座石拱門,仿佛是蘇州園林里的屏風長廊,把老街分割成幾段,一眼看不透街上的所有景致。
到了馬鞍古鎮,就不得不去看看龍母宮以及丁氏莊園。至今保存完好的龍母宮,是廣東乳源人客遷儀隴時的客家會館,它雖然不及雙桂田壩會館的雄偉大氣,但風味古樸,5副楹聯,斑駁難辨的石雕,依然可以看出客家人在此留灑智慧的痕跡。而占地面積達6800平方米的丁氏莊園,則是古代建筑技巧與客家文化的結晶。規模宏大的莊園共花了18年時間才全部建成,園內108間房屋象征著梁山108條好漢,這種建筑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客家人骨子里崇尚忠義的中原遺風。
開發前景:廣安**故居,除了舊居、祖墳外,旁邊古色古香的街道,是**兒時活動過的場所,游客走在街上,踏著**曾經在此走過的足跡,緬懷偉人、思考歷史之情懷油然而生。這條古街,也為**故居增添了一大旅游亮點。而在朱德故里馬鞍,朱德小時候在場鎮上的主要活動場所也是在老街,打造古鎮的意義不言而喻。
馬鞍古鎮的另一大旅游亮點在于,它是客家文化的載體。洛帶古鎮以濃厚的客家文化而被稱為“西部第一客家古鎮”,旅游業搞得紅紅火火。說客家話、吃客家飯、看客家習俗,洛帶古鎮擁有的這些旅游元素,馬鞍古鎮全都具備。同時,川北大木偶也是主要發源于馬鞍古鎮,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古鎮的旅游價值和開發潛力巨大。
“不論從旅游角度來說,還是從政治角度講,馬鞍古鎮都應該被打造出來,還原朱德在此踏過的足跡。”這樣的建議,不管是市政協委員,還是省旅游局專家,都在不同的場合多次提及,受到廣泛關注。
7:0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