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真巖
2594views
通真巖原名銅石巖,位于陽春市春灣鎮東南方約1公里的銅石山上,是古代銅石寺的遺址。這里山峰奇秀,景色迷人。銅石巖山勢宏偉,寺廟建與半山上的巖洞中,分中巖和玄鶴巖兩巖。各深數十米,高20至30米不等。
我們沿臺階蜿蜒而上,臺階的盡頭,攔著一道砌石門樓,門額上從右自左刻著“通真巖”三個遒勁的大字,門框邊一幅石刻楷體對聯:“通靈古石仙遺跡;真賞名巖御賜書。”靠東面的懸空石壁上,石刻“歌臺暖響”的上方,有一幅清晰的人物畫像,經考證是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像,以已有的文字資料也認同為隋代作品,是珍貴的古佛像文物。此畫描繪達摩“只履西歸”的故事。達摩祖師悠然坐于途中石上小憩,回眸東顧,人物與石壁背景融為一體,畫像具現梵相,狀若羅漢,額頭高廣,雙目炯然,大耳環,身披僧服。錫杖倚肩,錫杖上端長長的飄帶系著一只鞋,人物頭部及衣衫著淡彩,線條簡括飄逸,禪意盎然。只履刻意細描,頭部及衣著淡彩。線條簡括飄逸,氣勢非凡。畫幅縱橫98厘米。
相傳唐景龍年間(707-710年),廣西貴縣劉三姐到此定居傳歌,劉三姐每天都在歌臺上吟唱山歌,優美動聽的山歌傳遍了陽春的山水之間,后得道升仙,巖內至今仍有當年傳歌臺和劉三姐祖父的陵墓。宋真宗皇帝聞知甚悅,將宋太宗御書藏于洞中,并賜名“通真巖”,意為通向仙境之巖也。劉三姐歌臺和升仙的傳說,一直被陽春人代代流傳著,從這些宋代留下的摩崖石刻中可以清晰看到劉三姐在幾百年的時間里,留給陽春人的美好印記。
通真巖摩崖石刻,內容豐富、題材各異,觀巖壁上保存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廣東轉運使祖無擇題名、廣東轉運副使許彥先題詩及明清文人的摩巖石刻20題,使絕壁處處生輝。是陽春保留歷史年代較早的石刻群。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8:00-18:00
通真巖相關線路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