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銀灘
10927views
十里銀灘位于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風光毓秀,粗獷壯闊,與石角灘接合成螺線型,占地總面積6000畝,三面環山,總長9.5公里,海岸線長達16.5公里,擁有載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的十里銀灘、我國最大的仿宋建筑群—宋城、民族別墅、銀海山莊等景點。
十里銀灘空氣清新,沙質潔凈均勻,水質清澈透明。設有帆船、游艇、水上垂釣等水上項目以及沙灘排球、足球等體育活動項目,是休閑度假好去處。十里銀灘與同處于海陵島的閘坡大角灣,以及處于陽西沙扒的月亮灣并稱為姐妹灣,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幾處潔凈的海灘。
宋城占地6萬平方米,建設的53座典型古建筑,構成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仿宋建筑群。其中開設了大傅祠、書畫館、陶藝館、漁俗風情館、金鸞殿、螺館、茶藝館等觀賞項目以及工藝品市場、超市、酒樓、古園林式賓館等服務設施。
民族別墅匯集全國多民族風情和建筑風格,目前已建成漢、蒙、滿、回、藏等民族建筑,具有餐飲、住宿、會議、療養、娛樂等服務功能。
銀海山莊北依海陵島最高峰“草王山”,有我國第一座“中國影視明星紀念碑”等景觀。莊內現建成公寓、別墅、會議樓、餐廳等六幢歐陸風格的樓宇,氣派豪華。
“十里銀灘”旅游資源開發情況
十里銀灘總長9.5公里,寬60—250米,面積3.45平方公里,銀灘腹地平坦廣闊,可供開發面積達
22平方公里,目前已征用開發1100畝,建有皇宋螺城、中華民族苑和影視明星碑等建筑,面積2.87萬平方米,道路4.2公里,總投資2.8億元。
海陵島沙灘資源集中分布在南面,西起舊澳深浪角,東起下角灣村,有以海灘為主綿延39.38公里的黃金海岸,包括12個海灣,13個丘陵岬角和6個海蝕孤丘,總面積16.94平方公里,其中:
1、馬尾島北灘:灘長0.5公里,寬30—90米,淺弧形灣,緊依馬尾山,隔海遠望陽西縣龍高山,已開辟為海濱浴場。
2、馬尾島南灘:灘長0.65公里,寬400—600米,雙弧形外向型海灘,東西兩側為海灣,南面臨洲仔、大洲兩座弧丘,北依馬尾山,從西側海灣可隔海遠望陽西縣龍高山。東側沙灘間雜石灘。
3、北洛灘:灘長0.6公里,寬60—150米,螺線形灣,背依平原腹地、左右馬尾山與望了嶺對峙,灘東南側坐落弧丘鐵帽仔,鐵帽仔與望了嶺間形成狹窄的石灘;沙灘東北側有潮汐河穿過。
4、大角灘:灘長2.45公里,寬60—150米,螺線形灣,背依平原腹地,左右大角山與望了嶺對峙,沙灘東端有小片石灘;西半部已開辟為海濱浴場。
5、十里銀灘(南灣):海陵島最大的海灘,灘長7.4公里,寬60—250米,直線形灣,背后為開闊的平原腹地,左右分列海陵島第一、第二高峰草王山和竹眼頂。海灣東西兩側均有潮汐河入海,其中東側與全島最大的潮汐湖腹地相接。局部已開發為海濱浴場。
6、石角灘:灘長2.1公里,寬60—180米,螺線形海灘,背后依子仔山及平原腹地,隔海正對海上孤島三山島。
7、地拿灘:灘長1.1公里,寬80—150米,螺線形海灘,背依蟹山嶺及平原腹地,西端有小片礁石灘。
8、那地謝灘:灘長1.6公里,寬80—120米,直線形灣,背依單雙山。觀音山和洞石山,是封閉形海灘,西端經狹窄的礫石灘與下環海灣相接。
9、下環海灘:灘長2.4公里,寬80—120米,螺線形灣,背依平原腹地,左右洞石山與五馬歸槽山對峙,東端有人工河道入海,中部已開發為海濱浴場。
10、塘坑灘:灘長0.55公里,寬60—180米,淺弧形灣,兩端有小片石灘,背山面海,封閉形海灘,隔海側對海上弧丘龜山。
11、力壁灘:灘長0.4公里,是海陵島最小的沙灘,淺弧形灣,背山面海,封閉形海灘。
12、力岸——下角灘:由力岸、下角兩灣組成,灘長合計1.55公里,寬60—250米,雙弧形海灘,灘后有平原階地,背依老虎山和交髻頂,海灘較為封閉。兩灣西北側與海上孤島寺仔山對景,聯丘河灘隨潮汐出沒變化。總體來看,沙灘屬國有資源,不準征用,目前已有開發商擁有北洛灣、大角灣、地拿灣和石角灣的開發權,其中地拿灣、石角灣尚未開發,北洛灣建有簡易的服務配套設施,大角灣已開發成型,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項目有海濱浴場及現代化設施的海上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