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寺
2240views
仙佛寺在來鳳縣城東7公里的西水河邊佛潭巖上。相傳始鑿于東晉咸康年間(335一342)。有一座赭紅色的山崖,聳立河畔,高約百 紅色的山崖,聳立河畔,高約百余米,壁上佛三尊,依壁建閣三層。故稱河中的潭為佛潭,河岸上的石山名曰仙佛巖,寺曰仙佛寺。
大佛坐于蓮臺之上,高約五米半,中間的大佛旁有小佛四尊,兩側的大佛,伴有小佛兩尊,小梯高約兩米。南有石窟群,刻有一米高的小佛十九尊,整座石窟全長三十五米。古寺上依絕壁,下臨深潭,寺外古木參天,濃蔭蔽日,青藤垂簾,清風徐徐,夏亦生寒。每當皓月當空,影映清潭,憑欄觀賞,更覺景色宜人。曾有一首回文詩寫道:“花開菊白桂爭研,好景留人宜晚天,霞落潭中波漾影,紗籠樹色月籠煙。”如將詩倒念,即:“煙籠月色樹籠紗,影漾波中潭落霞,天晚宜人留景好,研爭桂白菊開花。”
仙佛寺陷棲崖壁之中,重檐三疊。干欄式廟宇直伸河沿,憑欄遠眺,遠山如黛,丘陵起伏。石窟中有大小石佛100余尊,高的5米余,矮的 10多厘米,且神態各異,雕工精湛。寺外石級延至秀美的酉水河邊,河中深潭謂之“佛潭”,皓月當空,青山明月,影映潭中,稱為“佛潭映月”。
在石佛北端的石壁上,刻有“仙佛寺”三字。旁邊刻有“咸康元年五月”。據《來風縣志》記載:“僅鐫有記,僅余‘咸康元年五月’六字”。我國歷史上曾有兩個咸康王朝,一是東晉咸康,即公元三百三十五年,一是五代蜀主王衍的建元咸康,即公元九百二十五年。究竟為哪一個咸康年間所造,目前尚有爭論,正在研究中。不管是哪個咸康年間所造,均是千年以上,時間是久遠的。在千多年以前,能有如此的高超雕刻技巧,足見土家古代手工技術的發展程度。
在十年浩劫中,佛像被砸,經書古物被焚,廟寺被拆,碑、碣、基石被取,只是石壁上的摩石造像,還基本完整。
8:00-17:00
仙佛寺相關線路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