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府
3344views
董府是寧夏現存最完整的清代官員府邸,系清光緒年間著名將領太子少保董福祥(1839~1908)于1902年所建,距今已有102年的歷史,是寧夏現存唯一最大的古文化大堡寨。其建筑規模龐大,地方民族特色鮮明,由主體建筑,府墻,府郭、護城河四部分組成,現僅存內寨和主體建筑,其中主體建筑占地11025平方米。
董府府形為堡寨,格調講究,布局嚴謹,工藝精湛,是較具代表性的明清四合院式建筑,寨內建筑雕梁畫棟,彩繪新穎,格調高雅,氣勢雄偉。內寨建筑布局為“三宮六院”,是北京宮廷建筑與寧夏地方民族特色建筑相結合的產物。
府墻略作長方形,周長440米,高8.5米,除府門用青磚包砌并建高大磚結構門樓外,全部以黃土夯筑。步入內寨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大的照壁(高約4米),其前聳立石碑一座(僅存殘塊)。繞過石碑,即可進入中院,左拐進南院,右拐進北院。南,中,北三院都采用二進門庭,分別構成前后四合院,各自單成一體。這些各自的單體,又通過走廊和過問,將不同群體組串成為整體,構成董府內的統一建筑群。
全院中以中院氣勢最為宏偉,做工最為精湛。它為磚木結構,二層平座斗拱樓,屋頂飛檐,樓頂覆琉璃瓦,墻壁為磚雕,磨磚對縫,顯得分外肅穆、幽靜而又大方。四面距內寨墻都有十多米寬的走道,尤以其東大門的寨墻與中院前院門之間的距離為最寬,北側為主人停放轎子在地方,南邊是馬廄(已毀)。南北兩院的側面,又分別各有東西兩個門,供家小和身邊貼身的傭人出入,西寨墻根還建有私塾三間(已毀),是董家兒孫們讀書之所。
歷經百余年風雨侵蝕后,如今這座古宅已經“重病纏身”,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
董府相關線路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