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寺
2337views
天童寺天童寺位于浙江省寧波市東30公里的鄞縣東鄉太白山麓,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天童寺創建于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僧人義興云游至南山之東谷,見此地山明水秀,遂結茅修持,當時有童子日奉薪水,臨辭時自稱是“太白金星”化身,受玉帝派遣前來護持。自此山名“太白”,寺曰“天童”。唐開元二十年(732年),法璇禪師建太白精舍,后人稱之為“古天童”。至德二年(757年),宗弼禪師將寺遷到太白峰下,即今寺址。乾元二年(759年),肅宗賜名為“天童玲瓏寺。”咸通十年(869年),唐懿宗敕賜“天壽寺”名。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敕賜“天童景德禪寺”額。寺僧惟白多次與神宗皇帝研討佛理,宋徽宗敕賜他“佛國禪師”稱號,并御書天童景德寺惟白續燈錄序。建炎三年(1129年),曹洞宗著名禪師正覺(1091—1157)住持,住山30年,弘傳曹洞宗教義,倡導“默照禪”。1134年,寺內修建容納千人僧堂,繼而擴大山門為佛閣,內供千佛。中建盧舍那閣,置五十三善智識像,稱“千佛閣”。寺內常住僧人上千,被稱為中興時期。淳熙十六年(1189年),日本僧人榮西本寺習禪,承臨濟法脈,回國后創立天童寺進山門日本臨濟宗。宋淳熙五年(1178年),孝宗賜“太白名山”四字。紹興四年(1134年)虛庵禪師來寺住持,擴建千佛閣,高3層12丈,成為東南第一大殿。宋嘉定年間被列為“禪院五山”之第三山。天王殿四大天王特高特大,為江南諸剎所不及。佛殿供三世佛坐像,連座各高9.38米,迦葉、阿難侍立釋迦佛左右,兩翼為高約2米的十八羅漢坐像。三世佛后為海島觀音。法堂上層為藏經樓,堂西為羅漢堂,內層高1.5米的十八羅漢石刻像碑,刀工精細,形象生動。從天王殿到法堂,兩側有廡廊與配殿相連。中軸線西有佛祖殿、選佛場、禪場,后有東桂堂,又西為大鑒堂。中軸線東有鐘樓、御書樓、御碑亭等。天童寺四周群山環抱,重嶂疊翠,古松參天,景色絢麗,有"深徑回松"、"鳳崗修竹"、"雙池印景"、"西澗分鐘"、"平臺鋪月"、"玲瓏天鑿"、"太白生云"等十大勝景。宋王安石在鄞縣任縣令時;曾留下描繪天童的名句:"山山桑枯綠浮空,春日鶯啼谷口風。二十里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十分貼切。天童禪風遠播海外,宋代有日僧榮西到天童求法,并從日本募大批百圍巨木,建成千佛閣。以后代有日僧來此學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