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國寺
7168views
“升斗昂拱人巧極,祥符千載永留名”。保國寺歷史悠久,創于東漢,建于唐代,興于北宋,現存大殿即為北宋祥符六年(1013年)所重建,是江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筑,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為江南一絕的古建筑瑰寶。
保國寺內殿宇古老素樸,園林綠樹繁花,是一個罕見的文化、生態完美交融的旅游園區。它坐落在寧波市江北區靈山山腰,這里山野植被茂盛、空氣清新宜人,山寺隱匿于郁郁蔥蔥、云霧繚繞的靈山之中,頗具仙氣。
保國寺依山而建,中軸線上,自南向北分布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堂和藏經樓,兩側有鐘樓和鼓樓連接其他建筑,錯落有致,大殿前有水池,池水清澈,四季不涸。寺內大殿為北宋時期的建筑,在中國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保國寺大殿進深大于面闊,呈縱長方形,構筑極為罕見。令人稱奇的是:整個大殿的全部結構皆用斗拱之間的巧妙銜接,不用一枚鐵釘將建筑物的各個構件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承托起整個殿堂屋頂。大殿前槽的天花板上,安置有鏤空藻井,巧妙地遮蓋住了大殿的梁架,人站在殿內也不容易看到,故而又有“無梁殿”之稱。不過,最令人奇怪的是保國寺大殿無人擦拭,卻始終能夠一塵不染——墻角無蛛網,梁上無燕巢。原因向來眾說紛紜,一說因建造大殿的材料是一種特殊香木,蟲鳥嗅之即避,又說,大殿的結構極為科學,空氣十分流通,蛛網不能結織,灰塵不易積留,故殿內能常年保持清潔。
如今的報國寺無僧無佛,儼然成為了文物展出場所。寺內共有十七個展室,全天候對外開放。除了建筑本身,重要的文物展品還有欽賜龍藏、佛像陳列、青銅禮器、磚雕石刻、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千工床、萬工轎等,頗有科學、藝術價值。
保國寺相關線路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