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孟廟、孟府旅游區
4949views
孟廟位于山東鄒縣城南的孟廟,西與孟府相鄰,是祭祀孟子的廟宇。 孟子名軻,儒學正統繼承者,發揚孔子的學說很有成就,故有“亞圣”之譽,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去世后,葬鄒縣郊外,稱孟林。縣城內又建孟廟、孟府。孟府專供孟子后裔、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居住。 孟廟始建于北宋(1037年),原址位孟子陵墓旁,宣和三年(1121年)遷建于現址,至明代具現在規模。孟廟呈長方形,前后分五進院落,共有各類殿宇64間,木坊4座,石坊1座。以主體建筑亞圣殿為中心,南北成一中軸線,左右作對稱式配列。前部為二十大院,后部分左、中、右三路。廟內建筑布局開闊,疏密相宜,院院不同,各具格局。亞圣殿宏偉壯觀,高17米,面積560多平方米,重檐九脊,綠琉璃瓦蓋頂,朱漆 彩繪柱梁。殿內正中供奉孟軻像。楣上有清雍正皇帝御書的“守先待后”橫匾。 廟內的寢殿、啟圣殿、孟母殿、及御碑亭,各具特色。廟內有碑碣350多塊,“孟母斷機處”和“孟母三遷”二塊,最為引人注目。孟母殿在廟的東北隅,殿前有一石碑,上鐫“母教一人”大字。 在孟廟的啟圣殿和孟母殿里分別放著一尊石像,兩尊石像的樣子幾乎完全一樣。關于這個石像有一個傳說。傳說,孟母死后,孟子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教誨之恩,自刻了一尊石像,為母親殉葬。到宋代,孔子45代孫孔道輔修孟母墓,發現了這一尊石像。當時有人認為孟子只刻尊石像為母親殉葬而不為父親殉葬是不對的,就請石匠仿照孟子的自刻像,又刻了一尊石像,放在孟子父親孟孫激的墓里。 最奇的是在孟廟的第三進院落里,有一座康熙碑亭,亭中的碑立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已經有了300多年的歷史。這石碑有一個至今解不開的謎點。石碑座下有一個縫隙,每年農歷正月十六日孟廟廟會之日,許多人都往這縫隙里投錢,從前是銅圓、制錢,如今是硬幣,凡投進去的,都瑯瑯作響,入地消失。投了300年,不見滿,也沒有任何變化。是這里的一大奇跡。
8: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