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樓與翼云樓
6754views
在開平的碉樓群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要數赤水鎮大津一帶大同村的“日升樓”和“翼云樓”了。
大同村是一個典型的華僑村,大部分人家旅居美國和加拿大,村落建筑結構和模式非常獨特。該村共有11條村巷,村子整齊地排列著款式相同的14間民居,每條村巷又并排建了3間規模一致的民房,戶戶都有用坤甸木制作的門櫳,與其它村落格外不同。“日升樓”和“翼云樓”等3座為防匪而建的碉樓就矗立在村子的左側。迄今為止,這些房屋保存完好,整體結構依然未變,是研究開平僑鄉民俗民情和地方建筑歷史的活檔案、活資料。
大同村風景優美,是鐘靈毓秀的風水寶地。四周被群山環抱,原野開闊,曲水長流。密集的村居在蔥濃的林木和茂盛的田園綠野擁抱之中,錯落有致,美不勝收,其中,“日升樓”和“翼云樓”像兩個魁梧的衛士,守護著村莊的安寧。
“日升樓”和“翼云樓”建于民國初。當時,赤水一帶土匪橫行,打家劫舍。大同村居住著二三十戶富裕的美、加僑眷,于是,這里便成了土匪們的作案目標。1926年,為了防范匪患,僑居國外的司徒昌倫先生在家鄉大同村靠近門樓的司徒氏宗祠旁,修建了一座碉樓,取名“日升樓”。該樓高6層,樓身為方形,天臺上的樓頂為羅馬建筑風格的圓形拱頂,猶如一輪初升的紅日。旁邊5層的“翼云樓”和另一棟碉樓同樣為西歐古典建筑風格,樓頂均建有塔形頂。3座碉樓錯落而立,相依相偎,相映成趣。相傳村子右側也有兩座碉樓,共同護衛著村子的安全,但后來拆掉了,現已不復存在。
據介紹,司徒昌倫先生為人忠厚,慷慨大方,人丁興旺,兒孫滿堂,至今已發展為一個有約170人的大家族。他的子孫和他一樣,樂做善事,曾捐款50萬元助家鄉興建春和教育基金樓和昌隆健康院,并修葺春和祖祠,深得村民愛戴。
“日升樓”和“翼云樓”建起以后,曾經發生過許多故事。據傳,有一天晚上,三更時分,10多個土匪摸到大同村作案,但門樓早已關閘,并用鐵鏈鎖著,他們束手無策,無法內進。最后通過附近村的“內鬼”,才得以進入村里搶劫。聽見土匪砸門和犬吠的嘈雜聲音,村民們驚恐萬狀。睡在“日升樓”里的昌倫婆知道有賊人進村,便和兒子、媳婦一起敲鑼報警。附近村落的村民也紛紛鳴鑼傳遞信息,并從碉樓里發炮,阻嚇賊人。眾匪徒只得向村尾撤離,正好經過日升樓,昌倫公的兒子司徒厚德在碉樓上開槍,將一個土匪打傷。“翼云樓”里的幾個更夫,伺機持槍追趕,最后,眾匪徒只好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