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松
2648views
巴比松(Barbizon)是巴黎南郊約50公里處的一個村落,緊挨著楓丹白露森林,1850年前后,這里還是一個偏僻的小村,沒有教堂、郵局、學校,但它僅有的兩家客店卻住滿來這里寫生的畫家,這里迷人的風景和純樸的民風吸引了他們。而今的巴比松已是一個聞名世界的藝術小鎮,依舊是那條不足200米的老街,還保留著當年的痕跡。 原先畫家們聚居的“GANNE”客棧如今已經變成了市政博物館。19世紀中葉到后期,許多年輕的藝術家寄宿在這家飯店里,他們沒有錢付食宿費用,便在墻壁、家具上繪畫來抵充費用。繪畫的內容,有跟著畫家去寫生的獵狗、有畫家背著畫夾的場景,最有意思的一幅是在櫥柜里畫上各種器皿和食物,據說是畫家因為肚子餓,吃光了櫥柜里的東西,便在櫥柜外邊畫了畫,逼真地竟一時瞞過了屋主。在博物館的一樓,還有一間售賣各種紀念品的商店。 巴比松的房子現在很多已變為畫廊,展覽著當今流行的各種風格流派的繪畫。很多房子的外面都刻有某位著名畫家曾住在這里的石碑,其中保留最完整的當數米勒的故居了。 巴比松小街的盡頭,是一片茂密的杉樹林,那里也曾經是那些年輕藝術家們寫生和聊天的地方,在一塊大石頭上還刻有米勒和盧梭的頭像,以代表二人的友誼長青。 沿著米勒故居的指引,我們尋到了他當年畫《拾穗》與《晚鐘》取景的地方,路邊豎著一塊牌,上面就印著米勒的畫。豎著的地方就是當年畫家繪畫之處,現在的麥田正是當年《晚鐘》里的樣子,這里的一切據說都保持著19世紀的面貌。 巴比松畫派 法國19世紀的風景畫派。巴比松為法國巴黎楓丹白露森林進口處,風景優美。19世紀30~40年代,一批不滿七月王朝統治和學院派繪畫的畫家,陸續來此定居作畫,形成畫派。它不僅以寫實手法表現自然的外貌,并且致力于探索自然界的內在 生命,力求在作品中表達出畫家對自然的真誠感受,以真實的自然風景畫創作否定了學院派虛假的歷史風景畫程式,揭開了19世紀法國聲勢巨大的現實主義美術運動的序幕。他們厭倦都市活動,信奉“回歸自然”。 其成員有 T.盧梭、N.-V.迪亞茲·德拉佩納、C.特羅容、C.- F.多比尼、C.-E.雅克等,其中盧 梭為其領袖。C.柯羅與 J.-F.米萊與此畫派關系密切。巴比松畫派的畫家們反對學院派畫家在室內畫風景畫,主張走出畫室在自然光下對景寫生,然后以寫生稿為基礎,進行風景畫創作。他們的創作經驗,特別是對景寫生,以求獲得真實新鮮的感受和使畫面色調響亮起來的藝術主張和實踐,給歐美風景畫家,包括印象主義畫家以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