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煙草博物館
3041views
大理煙草博物館座落在風光秀麗的蒼山腳下、洱海之濱,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博物館。它以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悠久的煙草文化習俗,深深地吸引著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
煙草的種植使用在大理已有很長的歷史。據博物館資料記載,清朝康熙年間,白族人民就已將煙葉作為主要產品出售。館中陳列的清乾隆三十四年的煙斗,足以說明當地人吸用煙草的普遍習俗由來已久。早在600年前,大理地區就對涼曬煙進行開發和利用,其著名的有云龍天登煙、南潤樂秋煙、永川水泄簾子煙、濱川江邊辮子煙等,在清代這些煙就通過"博南古道"銷往中原和東南亞諸國。其色、香、味、狀都獨具民族特色。這些涼曬煙的種植和加工制作方法一直保留至今。本世紀30年代,隨著煙草在云南的大面積推廣,煙葉種植和復烤加工,特別是煙絲加工和卷煙生產的迅速興起,大理地區逐漸成為云南乃至全國的主要產煙區之一。大理各族人民在勞動創造中,與之形成的煙草文化習俗更是豐富多彩。
煙草,在大理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歷來是作為一種社交禮節,普遍傳送著客來敬煙、雙手接煙的文化習俗,以示對賓客親友的尊敬和歡迎。他們的吸煙用具,一般都有長幼之分,幼者煙具短小,長者煙具則長大。長幼在一起吸煙時,多由幼者點火供長者先吸食,幼者其后,以此形成一種敬老尊長的傳統文化觀念。白族青年男女談戀愛時,姑娘往往要精心繡制一個配裝煙鍋、煙絲、火鐮、火石的煙荷包給對方作為愛情的信物,男方隨身配帶,以示對愛情的忠貞與永恒。男女雙方到了戀愛成熟時,其雙方的聘禮中也少不了煙草,男方到女方家中,則用吸煙點火來考女婿。保留至今的與煙草有關的文化生活習俗,構成了一幅幅濃郁的民俗風情畫。
博物館里除了大量煙俗文化的文字圖片外,還陳列著琳瑯滿目的吸煙用具,它們長短不一,各具特色,有價值連城的袖珍水煙筒,也有民間常見的各式竹制、木制、鐵制吸煙用具。鐵制的吸煙用具還可作為防身武器使用。 當游客細細品讀了那一段段煙俗文化后,來到煙草館旁的茗煙廳,迎面而來的漂亮的"金花"女,會雙手敬上由大理生產的、以著名的大理三塔寺命名的、高檔特制"紅三塔"牌香煙,白族 待客的最高禮節"三道茶"也會端在你的座位旁,吸著手中的煙,喝著沁人心脾的茶,仿佛吸食了一段古城大理悠長的文化歷史。
這時,大理煙草博物館帶給你精神上的收獲,已經遠遠超過夙愿的得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