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
2849views
浮山風景名勝區位于賀街鎮臨、賀兩江交匯處。相傳浮山建寺至今,不管遇多大的山洪,從未被水淹過,浮山始終浮在水面之上。
浮山四面懸崖峭壁,層石嵯峨,螺紋盤旋,像個石印,故又名玉印山。拾級而上,但見滿山古樹蔥蘢,怪石嶙峋。山門右邊有浪滄亭,有民國26年(1937年)李濟深手書石刻“浮山”二字以及歷代書法家作品。門兩旁有一副以青石精鐫的篆書對聯:“訪逸老芳跡釣臺猶在,作中流砥柱玉印常浮”。左邊有環碧亭,結構玲瓏,綠樹掩映,飛檐畫棟,工藝精巧。登亭憑欄西望,臨、賀二水蜿蜒而來,與浮山配合,有“二龍搶珠”之稱。每當春秋時節的清晨和傍晚,江面常常泛起一層薄霧;儼如輕紗將小山托起,稱“玉印曉嵐”。
山頂上有陳王祠,始建于北宋年間,1983年重修,飛檐垂斗,壁畫高列。相傳是為了紀念陳秀才而建的。陳秀才生于隋末唐初,附近的江平村人,自幼聰明好學,滿腹文章。只因出身寒門,三次赴京趕考不第,皆名落孫山。遂放棄功名,回鄉隱居于浮山。日里給鄉親擺渡,暇時吹簫歌垂釣。江岸懸崖上至今猶有“釣臺”遺跡。因其平生利人濟物,樂善好施,甚得鄉民愛戴。他于唐武德年間(618年~626年)無疾而終。傳說是積德成仙去了,后又常顯靈庇護鄉民。
為紀念其恩德,鄉民便在浮山立廟祭祀,并尊奉他為“陳候大王”,廟稱“陳王祠”。每逢陳王生日(農歷四月二十六日)和忌日(農歷五月十九日),遠近百姓都要來此紀念他。萬余兩萬人到會,聚于山上、河邊,放花炮,賽山歌,熱鬧非常。紀念活動分為“炮期”和“歌期”,尤以歌期為盛,往往延續多日。新中國成立后,“炮期”逐漸變成以歌為主。期間張燈結彩,歌舞處處,常常通宵達旦,故又稱之為“點燈會”。
1994年,浮山景勝已被定為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
?
全天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