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縣馬龍山臥佛
10624views
馬龍山:在潼南至大足公路段的臥佛鎮,有一處我國唯一的年代最晚,規模最大的摩巖造像群。存有雕刻186龕,631尊,圓雕石像92尊,共計造像723尊,其中規模最大的一龕長40余米,最小的一龕僅0.57米。建于1926年。其建造年代之晚,規模之大在我國石窟寺建造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馬龍山臥佛:摩巖鑿造在馬龍山太陽坡的北面巖壁上,是大足會首肖益謙請石刻大師于民國十九年春(1930)開鑿,民國二十年(1931)完成。臥佛長36米,頭長9米,手掌長3.8米,比大足寶頂臥佛還要長4米,是我國第一大臥佛。臥佛頭飾螺髻,面頰豐滿,雙目微閉,神態安祥,衣紋簡略,右肋而臥。臥佛頭枕蓮臺,為九龍所托。龍口清泉流淌,大旱不絕,永恒地沐浴太子,眾仙和護法諸神肅然侍立,衰慟如喪考妣。匠師獨具匠心,只刻出佛的上半身,至膝部即刻出云紋并施彩繪,給人高深莫測之感。整個造像構思奇巧、工藝精湛,比例勻稱,線條流暢而不粗蔬,情態莊嚴現而又和悅,慈善安祥,給人以寬厚容物之感,實為我國石刻藝術的珍品。
五百羅漢造像?? 在馬龍山木魚坡北面巖壁上,今存167龕495尊(已塌毀2龕5尊)。所刻羅漢,男女老少無所不有,喜怒哀樂無所不具,姿態紛呈,表情豐富、雕刻精湛,個個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 中國佛教的五百羅漢,雖名號不同,神態各異,但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就是在廣大民眾中,它們被視作力量和吉祥的象征,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蘊藏著中國佛教及中國文化豐厚的內涵。因此,我國的許多寺廟中都有五百羅漢,如北京碧云寺、成都寶光寺、武漢歸元寺、蘇州西園寺和寒山寺、上海龍華寺、廣州華林寺及昆明筇竹寺等。不過那些羅漢有的是泥塑的,有的是木雕的,有的是彩繪的,有的是紙褙的,唯有吉星寺的羅漢才是石刻的摩崖造像。因此,它又被譽為“中國摩崖石刻中的一枝奇葩”。
??? 不管你作為佛教的信男信女,還是作為探尋文物古跡,亦或是作為休閑取樂去數“羅漢”,吉星寺五百石羅漢都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