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寶寨
7424views
石寶寨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寶寨位于重慶市忠縣城東22公里處的長江北岸,距重慶市區190公里,可驅車由重慶市區經滬蓉高速路在忠縣出口經忠縣城直達景區,也可乘船順長江直達景區。在長江干流上,經過重慶市忠縣境內時,遠遠便可看見一塊高達50多米的巨石臨江而立,因其孤峰拔地而起,四壁如削,象一方碩大無比的玉印,得名玉印山,又稱為石寶。明萬歷年間,借助鐵索在玉印山頂始建天子殿,明末起義軍曾據此為寨,故稱為石寶寨。清康熙年間(1662),當地能工巧匠為解決取代鐵索上山,在玉印山南側依崖取勢,建12層樓閣,通高56米,紅墻綠瓦,飛檐展翼,甚為壯觀。建筑總體布局依山就勢,局部處理靈活巧妙,無論是軸線安排、大門位置、樓梯設計和外型處理,均不受理論約束,創新大膽,匠心獨具,是我國南方民間奇異建筑藝術的一朵奇葩,也被譽為長江邊上的一顆明珠,是長江三峽黃金旅游線上集山、水、古建筑景觀于一體的旅游景區。
石寶寨建筑群由進寨道路、山門、上山閣樓、魁星閣、天子殿五部分組成。進寨道路由條石路順山腳鋪就。距山門25米處有石牌坊一座,橫扁上陰刻大書“必自卑”,向人們暗示“登高必自卑”的道理。山門為磚石結構牌樓,門額橫書“梯云直上”,比喻登天的云梯。上山樓閣全部為木質穿斗結構,共12層,從下而上逐層縮小,木石相銜,依崖而建,四角三方,是我國現存最高和層數最多的古建筑。雖歷經三百多年歲月,樓閣仍然堅固如初,絲毫未損。在上山樓閣里有三組雕塑群像。這三組群像講述了三個故事。“其一為巴曼子刎首保城故事。其二為張飛義釋嚴顏的故事。其三為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事”。魁星閣為仿木結構,三層四角攢尖式,立于山頂,與九層樓閣渾然一體。山頂天子殿分為前、正、后三殿。前殿為護法殿,殿中有忠義神武的關圣大帝和象征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塑像;正殿為玉皇殿,殿中塑有3米多高的玉皇大帝座像,莊嚴神圣;后殿為王母娘娘殿,殿中有形態逼真的王母娘娘和七仙女塑像;兩邊為廂房,分別塑有“八仙過海”和“瑤池祝壽”大型花崗石浮雕。殿前有“鴨子洞”。殿后有“出米洞”。
三峽工程的興建,庫區水位將上漲到海拔175米(吳凇高程),石寶寨景區采取就地“護坡貼墻”的保護方式,把整個石寶寨圍堤加固,抬高山門,解決寨基被水淹沒的難題。完工后的石寶寨,四面環水。屆時,石寶寨將以“世界最大盆景”的形象,鑲嵌于長江三峽庫區之中。
旅游勝地三峽的奇特氣候,形成峽內高山深谷間濕氣蒸郁不散,白云迷霧經常飄游于峰頂、山腰,使這里天氣多變,一會兒峽雨蒙蒙,平添深沉肅穆之氣,一會兒又云開霧散,明媚的陽光照得古木添新、綠樹滴翠。秋季的三峽,多雨但氣溫適宜,從9月中下旬干始,三峽風光恰似“一年一度秋風勁,不是春光,勝似春光。”
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