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崖
3504views
千佛崖位于廣元市城北5 公里的嘉陵江東岸,古棧道險閣——石柜 閣就在崖南頭,與皇澤寺隔江相望。千佛崖是四川境內規模最大 的石窟群。1961年4月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崖摩崖造像始于北魏時期,歷經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長200多米的峭壁上,布滿了造像龕窟,重重疊疊13層,密如蜂房。據清咸豐帝四年(1854年)碑文記載,全崖造像達“一萬七千有奇”。可惜在1935年修筑川陜公路時,一半以上造像被毀。現僅存龕窟400多個及大小造像7000余軀。全崖造像以大云洞為中心,分南北兩段。南段龕窟有:大佛洞、蓮花洞、牟尼閣、千佛洞、睡佛龕、多寶佛龕、接引佛龕、供養人龕、神龍大佛、如意輪觀音、單身佛窟等;北段龕窟有:三世佛龕、無憂花樹窟、彌勒佛龕、三身佛龕、節行僧龕、菩提像窟、伎樂天人窟、地藏王龕、力士龕、盧舍那佛龕、十一面觀音像、阿彌陀佛龕、飛天窟、清代藏佛洞等。大云洞居于千佛崖中心位置,規模最大,共計造像234尊,左右兩壁雕有148尊蓮花觀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為彌勒佛。據說該尊彌勒佛是武則天的化身像。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正式登基時,白馬寺法明和尚薛懷義等12名和尚為迎合武則天當皇帝的需要,撰寫《大云經》呈武則天。《大云經》中稱武則天是彌勒佛降生,應代替李唐做皇帝。武則天看后大喜,親筆作序,頒布于天下,且令各州要營造大云寺,以珍藏《大云經》。因武則天生于利州,當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云洞,并且刻了這尊彌勒佛立像和后壁龕中二圣——高宗李治、武則天。按中國傳統應男左女右,而該二圣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龕男高女低,這體現出設計者的巧妙構思。
8:00—18:00
千佛崖相關線路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