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寺
39782views
伏虎寺距報國寺1公里,位于瑜伽河與虎溪匯流處,海拔630米,為峨眉山最大的比丘尼寺院。
伏虎寺始建于唐代,南宋紹興年間改建。清順治年間,貫之和尚率弟子可聞大師重建寺院,歷時二十余載始成,名“虎溪禪林”,亦稱伏虎寺,為全山最大寺廟之一。伏虎寺得名,一說寺院附近山中有虎傷人,寺僧士性在此建“尊勝幢”鎮之,改名伏虎寺。一說因伏虎寺的后山形如伏虎而取寺名。
進入寺門便是彌勒殿,殿內供金身泥塑彌勒坐像,兩側分塑四大天王坐像。彌勒殿之上,為普賢殿,供奉普賢金身。最上一殿供三尊大佛,金身輝煌,法相莊嚴。雖為三身,實乃一佛。大雄寶殿左側,有華嚴銅塔亭,亭內有明代鑄造的紫銅華嚴寶塔,塔高5.8米,共14層,塔身鑄有4700余尊小佛像,塔體內外鐫刻著《華嚴經》文。華嚴寶塔以其時代久遠、體形高大和鑄造精良而居中國銅塔之最。大雄寶殿左后側山崖上,為全山最大的羅漢堂。
伏虎寺深藏于茂密的叢林之中。清代可聞大師的徒弟寂玩在寺周廣種杉樹、楨楠、柏樹,按《法華經》一字一株,稱“布金林”。布金林與大峨寺的旃檀林、白龍洞的功德林并稱為峨眉山的三大園林。布金林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因而有“密林藏伏虎”之稱(由于獨特的環境,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舉辦的峨眉軍訓團將校班,和躲避戰火而遷出的四川大學文學院、法學院就曾設立在此)。神奇的是,寺中幾處殿宇雖然被參天古森所覆蓋,屋頂卻終年不見一片落葉,因此清康熙皇帝曾經題賜匾額“離垢園”。形成這一罕見景色的原因,據說是特定的地勢——寺居山阿之中,山風浩蕩,自然清除了屋頂落葉。
5:30-18:00
伏虎寺相關線路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