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臺路
2904views
老琴臺路是成都市的珠寶一條街,市內大型珠寶摟在這里薈萃,也兼有少數小規模餐飲店。建筑保留了一些古建樣式,整個街區缺乏統一性,特色不突出。改造后的琴臺路于2002年12月30日正式開街,全長900米,以漢唐仿古建筑群為依托,以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展示漢代禮儀、舞樂、宴飲等風土人情。琴臺路在改造過程中注重了特色街區的營造以及同周圍環境的結合。
琴臺路處在成都市古建筑比較密集、文化氣息比 較濃厚的地段,周圍有杜甫草堂、青羊宮、百花潭、文化宮等古文化遺址及公園。周邊建筑即使是現代商業建筑業多以坡屋頂造型、素色著色。琴臺路 既很好 的融入這樣一片祥和的古文化氛圍中,又充分體現了自身的特點。這里最富特色的是全長920余米、橫貫整條街道的漢畫像磚帶,這條磚帶薈萃了中國目前面世的絕大部分漢畫像內容,游人隨磚帶前行,宴飲、歌舞、弋 射、車馬出巡等2000多年前漢代人的社會現實圖景和理想天堂便復活在游人的視線中。 這條磚帶由16萬塊天然青石磚鋪筑而成,仿真程度之高,令人叫絕。
琴臺路是專門為紀念西漢時期的傳奇人物、愛情化身的卓文君與司馬相如而命名,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在古代的琴臺路上開了一家酒鋪,卓文君親自當壚賣酒。淡妝素抹的卓文君,站在置放酒甕的土臺上賣酒,不卑不亢,神態自如。而為了愛情永駐,司馬相如亦不撫琴。他與酒店的伙計一樣身著短腳褲,提 壺洗碗干雜活,談笑風生。如此這般,雖然生活清苦了點,但兩人卻是幸福美滿,絲毫不為世俗所累!琴臺路是成都市的珠寶一條街,市內大型珠寶摟在這里薈萃,也兼有餐飲店。全長900米,以漢唐仿古建筑群為依托,以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展示漢代禮儀、舞樂、宴飲等風土人情。
卓文君,西漢臨邛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她是卓王孫之女,喪夫后家居。許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能彈琴作詩,卓文君從中領會到他的才華和情感,一心相愛。司馬相如家里一無所有,卓文君隨他私奔后,就開了個酒鋪,親自當掌柜,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則作打雜,不怕人譏笑。后卓王孫礙于面子,接濟二人,從此二人生活富足。后來司馬相如終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則流行民間,并為后世小說、戲曲所取材。
司馬相如當官之后,曾有拋棄卓文君的想法,并給卓文君寫了一頁無字信,卓文君接信之后明白了司馬相如的意思,當即回了一首詩(詩全文見以下釁片中),司馬相如接信之后,慚愧不已,從此斷了此念頭,與卓文君白頭偕老。
全天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