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缸河
3141views
三缸河,位于寧陜縣太山廟鄉胭脂壩村境內,是平河梁主峰下一條南北向的溝壑,縱深有20多公里。之所以叫三缸河,是緣于谷內河床的石壁上,因流水沖刷而形成三個酷似缸的洞穴,在清乾隆年間即得此名。據傳,宋時楊八姐帶兵征戰曾在此小憩,沐浴涂脂,便成為胭脂壩之名的由來。
仲夏六月,因拍風光片,我去了趟三缸河。一條雜草叢生、已經廢棄了的林間公路,把我們引向密林深處。說實話,六月不是這里風光最好的季節。百花已經開敗,紅葉還在盼著霜風的侵染,眼前全是一片大綠的單色,毫無一點層次。好在谷內落差大,河水形成的瀑布、深潭隨處可見,“隆隆”的水流聲和“喳喳”的鳥叫聲此起彼伏,使寂靜的山林有了生機和活力。
密不透風的樺樹、松樹林里,大片大片的厥類植物生長的格處茂盛。它們不像空曠處的厥類,葉片向四周散開,而是都努力向上伸展,透出一種蓬勃的朝氣。這里除了大綠便沒有別的雜色了,唯有樺樹紫紅色的脫皮在風中飄動,顯得有些不入鄉俗。
河邊的水草上,道旁的刺藤上,偶爾還開著一兩朵或白或黃的野花,三三兩兩的蝴蝶便圍著花兒飛來飛去。水潭里,一群群土魚在卵石間游蕩,不時其中的一個躍出水面打個水漂,平靜的潭面上便開出一圈圈好看的漣漪。
谷中臺地上留下了多處先民生活的遺跡。據傳,這兒曾是苗家的山寨,他們在遷徙的途中,鐘情于這里的山水,便棲息了下來。與漢人和睦相處,過著男耕女織、幸福寧靜的生活。殘留在山間的古石碑、古墓葬、古寨基,都在向我的敘說著那久遠的文明。
向導老張告訴我們,三缸河里有個叫臥龍潭的小潭,不僅水深潭長,瀑布也高。走進臥龍譚,見三面都是高聳的石崖,唯有下方留有一個出水的豁口。谷中立著塊兩層樓高的巨石,石上長著一叢常青樹。老張招呼我:“快,我們爬到大石頭上去,那里視線好!”等爬上大石頭,只見一條杯口粗、三米長的大王蛇正盤在一棵樹下乘涼。好在我們眼尖腿快,迅速逃離了它的有效進攻區。就連土生土長的老張都說,這是他看到的最大的一條大蟲了。當然,它也成了我們片子中的景物了。臥龍譚,真是名符其實。
告別的時候,向導邀請我們,等到今年秋天或明年春天再去三缸河,那時的景色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