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魚山
3617views
石魚山在湘鄉市城西十里的湖山鄉境內,又名石魚屏,曾譽稱“石魚彭鬣”,為湘鄉八景之一。
一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卓越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這樣記載過:“漣水東入湘鄉,歷經石魚山,山高數十丈,廣十里,山下多元石,色黑而理若云母,鑿開一層,輒有魚形,鱗鰭首尾,宛若刻畫,長數寸,魚形備足,燒之作魚膏腥,因以名之。”
石魚山的“魚”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人們來這里游覽、尋覓。六朝名人張正就曾游覽此山,見石作賦曰:“魚躍湘鄉之水”,并鐫石立碑。唐朝時,文學家段成式也曾來過這里,在《酉陽雜俎》中,記述了他在石魚山的見聞。
石魚給人以奇特神秘之感,它就是一種石。據考證,在幾百萬年以前,湘鄉的湖山及至蘇坡鄉一帶是一個偌大的湖泊,湖泊里生長著魚和其他浮游生物。后來,由于地殼的劇烈運動,這些生物一批一批被埋在泥沙下面,長期受著壓力和地心熱力的作用,泥沙形成為巖石,魚經過炭化也就凝膠在巖石層中,成為化石了。
石魚,可以說是一種反映地質演變的藝術珍品。它不僅能給人以古樸純真的享受,而且能給人以知識的啟迪。1958年修建湘黔鐵路時,路基穿過石魚山,曾發現大量的石魚。現在,雖然此山已奠于鐵路之下,但鐵路兩旁仍有魚石披露,倘若開發,動輒有“魚”。
湖南省湘鄉市湖山鄉三角塘村的農民在施工中挖出魚化石。
據報道三角塘村農民唐海橋與退休干部彭海坤等人發動三角、龍嶺、下灣三村的農民捐款3萬元,決定將地處三村交界地原“湘鄉八景”之一的石魚山上的古廟進行修復。在原址施工過程中,挖掘出大批魚化石。這些石塊上的魚,大小不一,骨骼紋理清晰可辨,魚鰭比現在的淡水魚長,頭部短促,形態生動。
8:00—19:00
石魚山相關線路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