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臺寺
4445views
金臺寺原名金臺精舍,黃楊八景之一。南宋未年,諸忠臣護衛著祥興帝趙丙是廣東新會崖門海面擺開千艘戰船抗擊元兵失敗,丞相陸秀夫背負年幼的祥興帝投海殉國。大將張世杰率領余部突圍,卻在南海遇上狂風舟覆而亡,其尸漂流至黃楊山下的大赤坎,被村民安葬于黃楊山麓。遺臣承節郎趙時從、大理寺丞龔行卿、翰林學士鄧光薦等人則隱入黃楊山卡筑舍而居,取名“金臺精舍”。史載春秋時燕昭王于易水筑”黃金臺”以召天下仕。趙時從等人于黃楊山筑舍也自比賢士聚會,讀書吟句為名,密謀抗元為實。金臺精舍乃金臺寺之前身。 ?
擴建后的金臺寺主體三廂,中座為大雄寶殿、東廂供奉南宋三遺臣像,后座為二層的魁星閣。寺門楹聯:金身永在,臺鏡常明。系在廣西任巡撫的斗門人黃槐森所題書。每逢佛誕及習俗節日,山上游人如云,寺內香客如潮。
90年代初,修復金臺寺工程啟動。因舊址已被水淹且交通不便,遂選新址于黃楊山南麓“將軍卸甲”處,此地風景秀美,前眺崖門???,后枕黃楊主峰;青龍山綿延于左,白虎山騎伏于右;前面一弘碧水,對岸山頭高巖突兀名“登仙石”正是斗門民間傳說的牛仔王升天之處。
香港善信黃永發、楊蓮嬌伉麗鐘情于黃楊山水,樂施善款重建金臺寺,經商之余上九華登普陀,誠請名寺法師南來主持重建和管理工作。當地玫府亦鼎力相助。經歷幾年建設,如今新金臺寺已初具規模?!?/p>
廣東至少有數百家開放寺廟,古老而新生的金臺寺一舉被評為20家佛教文明寺院之一。這并非虛有其名。想當年開山建設新金臺寺時“將軍卸甲”成了光禿禿的“黃土高坡”。如今這里綠樹成蔭。滿眼蒼翠。這是金臺寺僧侶與眾信徒幾年來綠化造林勤種善管的成果。那一弘碧水的五保水庫一直供給山下幾萬人飲用而未受污染超標,這有賴于法師們注重環境保護。因而登臨新金臺寺,令人心曠神怡。隨著香客游人日多,而且成了一處旅游觀光新景點,還吸引了內地和香港的影視劇組來此拍攝外景。
全天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