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山莊
11448views
玫瑰山莊位于福州長樂董奉山麓,古槐龍田村的金龜巖上,有山有水,樹木蔥蘢,風景秀麗。,歷經八年現已建成玄義圣母塑像、大堂、欽一齋、儒略書屋、趣園、仰止園等規模宏大的宗教建筑群。融宗教朝圣、文化交流、旅游觀光、慈善事業為一體。每月13日玫瑰山莊對外開放,供游人參觀游覽。
??
每年接待海內外游客萬余人次,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旅游景點。
???
97年于山莊入口,傍山塑紀念耶穌受難史跡的十六處苦路像,第一
處為山園祈禱,第十六處為光榮復活,苦路像自門口,到慈云樓前轉經天
階直達山莊的金龜巖后。像用白水泥雕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雕像栩
栩如生,凄楚動人。
我國圣堂所設多為十四處苦路畫像,玫瑰山莊改畫像為塑像,可謂創舉。
玫瑰園建在金龜巖上,為山莊第一座建筑,四周用三米多高的鐵欄桿護衛,以不繡鋼手工煅出大門來,嵌大玫瑰花,上帖“萬福瑪利亞,滿被圣寵者”銅字,門柱尖頂上塑其狀如飛的圣彌額爾天神和護守天神,欄桿上用鐵條作耶穌苦圖。站在金龜巖,玫瑰園外之山莊景色,一覽無遺。
山路崎嶇難行,雖不似蜀道難,卻也使老弱望途興嘆。于是94年斥資萬元。建成一條兩米寬可供汽車行駛的石路,連接龍田鄭氏宗祠前的環村公路,蜿蜒而達慈云樓,再轉石階百級號曰“天梯”直至于玫瑰山莊玫瑰園大門。石階兩旁花圃,種翠柏、玫瑰、白玉蘭、菊花、茶花等。
慈云樓旁有澗,其水瀉自兩峰之間,源遠流長。上游截為山莊水庫,余水至此,掘地儲而為池,四周垂柳依依,池中養金、鰱魚百尾,架陟屺橋于池上。此地稱仰止園,內有思母亭、耶穌圣心亭、露德圣母洞,洞底有水滲自石隙圈池蓄水。其路德圣母泉水:冬暖夏涼清可鑒人,隆冬不竭,傳能治病。
慈云樓原為招侍所(下圖),建筑面積為165平方米,一層有會客室、廚房、食堂,二、三層共有床位十二,八個套間,設備比較完備,原則上無償供給教內人士食宿。每層均有男女衛生間、淋浴室,可以冷熱水洗澡,招待主教、神父、修女及朝圣教友。樓前庭院寬闊,置石椅、石桌,坐可遠眺百里之內的山川景色。 但當2001年成立教區耶穌圣心修女會后,又被改作該修會會院(上圖)。
耶穌圣心修女會始于2001年7月,其宗旨為仰效良善心謙之耶穌被釘十字架舍命救人的愛,獻己終生為圣教會和社會服務。該會會院設在玫瑰山莊為教區性修會,依照創立人福州教區首任國籍鄭主教的意愿,在主教或其指定的司鐸指導下負責管理玫瑰山莊。
2000年,慈園更名為玫瑰山莊招侍所,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積1738平方米,兩幢曲尺形三層樓左右平列,內設小圣堂、會客廳、辦公室、禮堂、會議室、倉庫、空調、熱冷浴等設備,單、雙三人宿舍30間可供70人朝圣、避靜、培訓食宿。招侍所庭院寬廣,內置玫瑰圣母亭,八株大龍眼樹遮蔭蔽日,環境非常雅靜,曲徑四通,錯落有致地布滿亭子、假山、花圃、石椅、石桌。福州教區較重要的會議、學習、接待等均集中于此。
玄義玫瑰圣母大堂位于山莊北,原地名山梁田,占地四畝,圍以城垛式短垣,居高臨下,十里外可見,圣堂羅馬式,主體深53米,寬23米,高9米,正面羅馬式穹頂上十字架沖天而立,離地高35米,氣勢磅礴,十分壯觀。圣臺正面彩塑加爾瓦略山圖為背景,圣體柜在山旁圣伯多祿大殿式的墻雕內。白色大理石祭臺下彩塑達.芬奇的最后晚餐浮雕像,大堂四壁懸掛表現教義的中國書畫作品。大堂內音響和燈光設備頗為先進。大堂可同時容納2000教友參與彌撒圣祭。
玄義玫瑰圣母大堂于1999年11月開工,2001年1月竣工,2001年5月13日祝圣。大教堂是教會自力更生自行設計、籌款、備料、施工,共耗費人民幣200百萬元建成的。
堂前有露天圣壇,壇前上下兩廣場,可容萬人。上廣場外墻環塑有首任教宗圣伯多祿宗徒塑像,由溫州教區捐建的圣母圣心亭。廣場中引澗水為池,塑耶穌在約旦河受洗像,廣場左圍墻嵌石刻玫瑰經十五端浮雕。
堂北隙地曰若瑟木工場,依山布景,父子在作木工活兒,圣母旁坐作女紅,表現濃濃的圣家親情。
上廣場有首任教宗圣伯多祿宗徒塑像,由溫州教區捐建的圣母圣心亭。廣場中引澗水為池,塑耶穌在約旦河受洗像,
廣場左圍墻嵌石刻玫瑰經十五端浮雕。 廣場上小徑四通,綠草如茵,花木扶疏,玫瑰尤多為其特色。下廣場階旁墻上有光明五端彩色浮雕,苦路塑像十一至十四處亦在此處。
玫瑰山莊的全部建設,到如今花了人民幣約340萬元,是我們自力更生自己動腦、動手節約每一分錢,勤儉建起來的,不曾向國外伸手,也不接受國外捐贈。97年山莊又向村里承包了山莊所在的整座荒山,種了龍眼千株、柿八百,計劃開荒種些經濟作物,爭取做到自養。
山莊對外則是旅游景點,十幾年來,共接待了來自意、西、法、英、比、德、波、奧、美、加、日、菲、印尼、馬來西亞、港、澳、臺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五六百余人次。同時,作為我省天主教學術文化交流中心,積極了解外國神哲學思想的發展和變化,并與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豐富了我國也豐富了普世教會的精神財富。玫瑰山莊能巧妙地把宗教朝圣、文化交流、旅游景點融為一體,其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已日益增高,影響力亦日益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