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祠堂
2471views
李綱祠堂原名李忠定公祠,全稱"丞相太師忠定李公祠"。始建于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為奉祀南宋丞相李綱所建,朱熹為建祠碑記,后毀;宋景定年間(1260-1264)移建于城東行春門外;元至正十六年(1356)又遷建于樵溪五曲,名樵溪書院;明洪武二年(1369),改書院為府學,祠廢;正統四年(1439),復建于府學大成殿之東;成化六年(1470),遷建樵溪四曲之濱;清康熙二十二年(1638),復建于今址。
????? 李綱,字伯紀(1083-1140),號梁溪,福建邵武人,中政和二年進士(1112)。宣和元年,正是北宋最黑暗的時期,對此,李綱上書皇帝宋徽宗,要求改革弊政,停止暴斂,整治軍備,加強邊防,以防外敵入侵,卻因此被貶到南劍州任沙縣稅監(即今福建沙縣)。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侵,一路勢如破竹,進逼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剛任太常寺少卿不久的李綱不顧個人身家性命的安危,給宋徽宗上《御戎五策》、《論御寇用兵二十事札》等奏章,堅決主戰,并給宋徽宗上血書,要求宋徽宗禪讓,把帝位讓給太子趙恒。趙恒即位后(史稱欽宗),任命李綱為兵部侍郎,接著又臨危受命,以尚書右丞任親征行營使,擔負起守衛京城的重擔。在此期間,李綱以自己的智勇粉碎了金兵的猛烈進攻,在戰斗最激烈的時候,李綱不顧安危,戰斗在最前線。在李綱的領導下,金兵滅亡北宋的企圖破滅,北宋政權得以保全。李綱又用自己的才干,消除了太上皇宋徽宗和新皇帝宋欽宗父子之間的矛盾,避免了北宋政權從內部分裂的危險。對李綱的這些功績,宋欽宗不僅不予褒獎,反而在局勢安定后,把李綱貶到臨江(今云南)。
????? 李綱紀念館開館后,為了使該館能更好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在陳列上做了三次大的改進,每次改進都增添了新的內容,使陳列的內容更豐富,陳列的方式不僅有文字,還有照片、沙盤、漆畫、兵器模型,給觀眾更直觀、更生動的感覺。
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