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溪巖
2595views
菜溪巖位于仙游縣城西北隅約40公里的象溪鄉境內。相傳唐代鳳山九座寺智廣和尚路過這里,不食人間煙火,以野菜為糧。當地的人們看到溪中常有遺棄的野菜葉飄流,故名。
菜溪巖傳說有一百多景。山中有一座古老寺院,附近有兩塊高達百米、寬近三百米的巨石對峙,中開一門,即為石門。石門的北面峭壁如屏,每逢降雨后,山上流水從這里傾瀉,形成壯觀的瀑布,直瀉龍潭。龍潭東側,一塊高數十米的巨石巍然矗立,俗稱“飛來石”。據說是明萬歷年間從山巔滾下來的。飛來石下,另有一平臥巨石,上刻“眠云石”三字。站在石上西眺,只見獅子峰峻峭逼人。峰上的石筍、石涼傘形象逼真,亭亭玉立。眠云石下是“幻游洞”,洞前小湖邊,古松垂蔭,藤蔓翳然。菜溪巖的右側還有石鼓、石鐘、石獅、石象、羅漢洞諸景。羅漢洞幽深寬敞,傳說昔時九鯉湖何氏九仙常到此游玩。
菜溪巖景色四季常新,變幻無窮。山上還產“菜溪參”(福參),靈芝等珍貴草藥。縣城有公路直達山下。
菜溪,溯名久遠,據《興化縣志》記載,唐朝時,鳳山九座寺智廣和尚云游到此,見這名山風水寶地,便結廬修練,講經布道。他不食人間煙火,以摘野菜為糧,因常在溪邊洗菜,菜葉隨波而下,山麓村民見溪流上菜葉飄流,因而稱這里為菜溪。清朝名士嚴光漢有詩曰:瀑盡云飛石室開,萬山供奉雨花臺。游人莫訝溪名菜,自昔莖根逐水來。到了北宋年間,龍華有一位姓陳名易,字聘君,曾任監察使,在京與王安石政見不和,故棄官返鄉,后與蔡襄的曾孫西京提學司蔡樞同游菜溪巖,當晚夢見觀音菩薩金光燦爛,便在此隱居。曾建蔡樞祠在菜溪山麓,故曰蔡溪。(今香山寺后座蔡祠古跡猶存)。所以史書上亦稱作蔡溪,而當地群眾仍叫菜溪。
菜溪巖相關線路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