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文廟
5706views
仙游文廟位于鯉城內縣體育場北側(燕池埔)。文廟于北宋初年建于城西,宋咸平五年,縣尉段全遷建今址。宋宣和末年,朝廷廢除學官,文廟一度拆毀。宋高宗紹興九年,太守陳可大回鄉捐資重建。到元代至正二十年,又被兵火所焚。明代至清中期,又有過十二次的廢興,直至清乾隆十六年,知縣陳興祚對文廟進行了一次大修葺,并將文廟大成殿和戟門的四對木柱換上雕龍大石柱,保持至今。文廟幾經修葺、擴建,規模一度十分宏大,原有欞星門、文昌宮、尊經閣、明倫堂以及各朝代名賢祠和亭、臺、閣、榭、池、橋等古建筑,現存有戟門、兩廡、大成殿、崇勛祠、文昌閣等,占地4100多平方米。廟內還有宋代石鼓及清代的四對蟠龍浮雕石柱,氣勢不凡,極具藝術價值。
莆田市現存文廟當推仙游文廟為最。仙游文廟座落于鯉城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仙游文廟原在城西,創建于北宋初年,宋咸平五年遷建于今址。原來文廟規模宏大,明代正殿祀孔子,殿左右的兩廡祀先賢。殿之后明倫堂,堂之東西是日新、時習兩所為師儒講道之處。原來堂前左右廊,繪畫林放至秦冉洎冕服等圖。明代于兩廊后建書齋十間。
仙游文廟自遷建今址后,幾經興廢,歷有重修。現廟總占地8 000平方米,存清乾隆年間重建的戟門、丹墀、拜臺、大成殿和兩邊廊廡,近年又依舊制復建綽楔門、大埕、泮池、集賢堂、明倫堂等建筑,恢復了昔日文廟的原貌。大成殿,面闊5間,進深3間,重檐歇山頂抬梁穿斗結構。殿的當心間頂部是呈穹窿狀的施重拱的藻井,,飾以花紋、雕刻,精致華美。左右次間頂部和前廊頂部作平棋天花,亦賦彩華麗。整座殿的梁架、斗拱、駝峰、雀替均用木雕金漆或彩繪裝飾,色彩富麗典雅,形象生動逼真。如屋瓴屏繪刻的游麟飛鳳,氣韻頗為生動。建筑的等級和彩繪雕刻的精美,使文廟大殿顯得尊貴堂皇,巍峨壯觀。
殿前有4對輝綠巖透雕盤龍石柱,高4.5米,徑0.6米,雕刻的龍或飛云騰漢、或翻江倒海、氣勢磅礴。殿前的月臺甬道,丹墀龍陛,均為青石精鐫。殿上由外向內,依次懸掛清咸豐朝的“德齊鑄載”、嘉慶朝的“斯文在茲”、乾隆朝的“與天地參”、康熙朝的“萬世師表”、順治朝的“生民未有”等御賜匾名的匾額。
現仙游文廟辟為縣博物館,館內花木掩映,內陳數十通文物價值頗高的古碑刻。
8 :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