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宜樓
6036views
二宜樓這座被譽為"國之瑰寶"的圓土樓,座落在華安縣仙都鎮(zhèn)大地村。仙都、大地,這是多么富有詩意的名字,其實二宜樓就是人間天堂的一座民居,就是中華大地的一顆璀璨明珠。
來到仙都大地,只見青山逶迤,兩溪匯流,一片平坦的盆地,視野開闊,遠遠就可以看到二宜樓的雄姿。
二宜樓的大門是朝西的拱形門,用上好的花崗石砌成,墻體上有兩個小孔,你若對著小孔往樓里喊話,樓里人都會聽到,它就像是現(xiàn)代的門鈴對講機一樣,十分神奇,據(jù)說其中奧秘,建筑學家和聲學家至今無法破譯。二宜樓的門額石匾上鐫刻著各40厘米見方的"二宜樓"三字,筆墨像是楷體,又多了一份飄逸,自成一格。"二宜"兩字,寓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內(nèi)宜外、宜兄宜弟、宜子宜孫、宜文宜武之意。據(jù)說這三個字是請當?shù)匾粋€讀書人寫的,他寫了好幾個月,廢紙不知扔了多少筐,都感到寫得不滿意,有一天樓主請他喝酒,把他灌了個八分醉,他回到家里連忙展紙揮毫,一氣呵成,就寫出滿意的三個大字。不過,他醒酒之后,感到這三個字的某一筆劃還欠缺火候,但是他再也寫不出比這更好的字,只好作罷。到底哪一筆劃稍遜一籌,你到了二宜樓門前,不妨琢磨一下。
?
二宜樓依山傍水,樓后峰巒疊嶂,近處山丘綿延,猶如蜈蚣緩緩爬行(風水先生稱之為"蜈蚣吐珠地");兩條清澈的小溪在樓前交匯后,直奔西南而去。青山綠水,與黃墻黑瓦交相輝映,小橋、樓閣、翠竹、村舍點綴其間,渾然一體,正是"宜山宜水"的一派旖旎風光。樓內(nèi)祖廳便有一對柱楹,專門概述這一景觀:"倚杯石而為屏,四峰拱峙集邃閣;對龜山以作案,二水瀠洄萃高樓。"
所謂宜山宜水,其實還隱寓樓主蔣仕熊排行第二,又是第二次擇地,才選中這蜈蚣吐珠穴位,其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在族人的傳說里,蔣仕熊年輕時是個種田能手,他身材高大,體格健壯,臂力超人,能使一把廿四斤重的大刀,可惜他人才超群,卻遲遲未能成家,說是犯了"孤鸞命",注定一輩子打光棍。族人背地里取笑他說:"無某(妻)無猴,鎖匙掛褲頭。"他一氣之下出走他鄉(xiāng),到安溪、漳平等地開墾荒田幾百畝。不久,他遇到了一個魏氏姑娘,兩人婚配后,生了六個兒子。蔣仕熊晚年衣錦返鄉(xiāng),開始投巨資建樓,由于操勞過度,他在二宜樓尚未建成時便不幸逝世,他的六個兒子、十七個孫子繼承遺志,艱苦努力,終于在清乾隆35年(1770年)把大樓建成。
二宜樓占地10畝,外墻高16米,墻基厚2.5米,樓內(nèi)直徑73.4米,由四層的外環(huán)樓和單層的內(nèi)環(huán)樓組成,分成12單元,彼此緊密相連,如柑瓣狀排列。每個單元完全獨立自成一家,內(nèi)環(huán)平屋為"透天厝",設(shè)廚房、餐室與客廳,有一部獨用的樓梯,外環(huán)樓一至三層為臥室、倉庫,四層為自家祖堂。在四樓有一條環(huán)形走廓,卻不是朝向天井,而是建在外壁,以木構(gòu)墻和外墻隔開,開成一條寬1、5米的廓道。這種"隱通廊"的設(shè)置方式在福建土樓里十分罕見。室內(nèi)空間獨具特色,而室外空間層次分明,全樓由一個大門、兩個邊門出入,中心是個寬廣的天井,兩側(cè)有兩口水井,稱為陰陽二井,在冬天,陰井水溫較涼,而陽井則較溫,到了夏天,又正好相反,陽井冷而陰井熱,令人驚奇,百思不得其解。天井可以晾曬衣服和農(nóng)作物,也是樓里人們雅集閑聊的熱鬧場所,這不就是"宜家宜室"嗎?
二宜樓里是自家天地,樓外是綠色田園,人們?nèi)粘龆鳎章涠ⅲ仙椒N茶,下地種水稻,生活像田園牧歌一般自由自在,確是"宜內(nèi)宜外"。
二宜樓在建筑格局上"一統(tǒng)世界無貴賤,平分空間無大小",既聚族而居又彼此獨立,有利于家族內(nèi)部團結(jié),有利于發(fā)揮大家族凝聚、制約和導向的功能,正是"宜兄宜弟"、"宜子宜孫"。
二宜樓內(nèi)處處充滿著文化氣息,雕梁畫棟,題詩題畫,令人目不暇接,像是走進了一座精美的藝術(shù)殿堂,據(jù)國家文物局專家統(tǒng)計,二宜樓里一共有壁畫彩繪952處,其中壁畫226幅、593平方米,彩繪214幅、96平方米,彩繪木雕349件,壁畫楹聯(lián)100條,主要分布在第二、三、五、六、十、十一單元,人物、山水、花鳥,題材豐富多彩,技法以寫意、工筆為主。在眾多的國畫中,還可以看到"時在宣統(tǒng)次年……仿廣東瑞云山芝寅陳清溪老先生……漁山主人筆"等題款,大多出自民間畫師和二宜樓居民的手筆,雖是模仿嶺南畫派的名家之作,但技法純熟、意趣盎然,頗有藝術(shù)價值。在各式各樣的楹聯(lián)里,既有秀麗端莊的篆書、嫵媚多姿的隸書,還有清秀工整的楷書、飄逸曠達的行書、錯落有致的草書、蒼勁雄厚的魏碑。在第十單元墻上的一幅蘭花圖中,用隸書筆法題寫的"風露蘭"變體隸書,被稱作"螃蟹字",像是三只螃蟹蹣跚而行,極富創(chuàng)意。還有許多房間的墻上、天花板上貼滿了1932年的《紐約時報》,在這僻遠山村哪來這些舶來品?也許這可以見出,土樓人并不閉塞保守,它的先輩已經(jīng)開始接受外來的新事物。不少彩繪畫著西洋美女的人像,這更是一種明證;在三樓通往走廊的四個門楣上,一個畫著西洋美女,另外三個畫著羅馬古鐘,美女的上方寫著"號松風",三個古鐘上分別寫著"資之深"、"居之安"、"秦樓月"的傳統(tǒng)橫批,下面像是古羅馬文字,中西合璧,意味深遠。令人稱奇的是,在二宜樓的門楣上一共畫著十五個時鐘,時間各不相同,有人說這是表示世界各地的時間差,你不能不感嘆二宜樓原來是和世界接軌的。二宜樓拱形大門設(shè)兩重門板,內(nèi)層鉚上鐵板,門后有雙閂,門頂有泄水漏沙裝置,可防火攻,外環(huán)樓一至三層不開窗,只在四層開小窗洞,密布槍眼,說它"宜文宜武",真是一點也不夸張。
1996年,二宜樓以其"設(shè)計科學、規(guī)模宏大、保存完整、歷史悠久、內(nèi)涵豐厚",被國務(wù)院定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國家以"修舊如舊"的原則,撥專款對二宜樓進行維修,僅對壁畫、彩繪清洗一遍,就花去50多萬元。如今,經(jīng)過修葺的二宜樓以更加雄偉的氣勢、更加迷人的豐姿吸引著八方游客。大地上的這顆明珠閃射出更加美麗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