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
2550views
是我國唯一僅存的摩尼教寺廟,位于晉江華表山南麓,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實物依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料記載,摩尼教在我國舊稱“明教”,其教義是雜揉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公元3世紀中葉在波斯創立,唐武后延載元年(公元694年)傳入中國。到明初,朱元璋嫌其教名上逼國號,遂驅逐信徒、毀壞寺院,摩尼教逐漸被其他宗教所融合。泉州草庵摩尼教寺成為僅存的珍貴史跡。
草庵始建于宋代紹興年間,初為草筑。元順帝至元五年(公元1399年)改為石構歇山式建筑。80年代初,此地曾發掘出宋代明教會的瓷碗,證實宋時泉州摩尼教已十分活躍。
1987年8月,瑞典隆德大學召開首屆國際摩尼教學術討論會,草庵摩尼佛造像作為討論會的紀念性吉祥物。1991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海上絲綢之路”綜合考察團參觀草庵后,認為它是這次考察活動的“最大發現”。
?????? 據史料記載,摩尼教在我國舊稱“明教”。其教義是雜揉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的。公元3世紀中葉在波斯創立。唐武后延載元年(公元694年)傳入中國。與此同時,有摩尼教高僧呼祿法師傳教入閩居泉,卒后葬清源山南麓。明初,由于明太祖嫌其教義上逼國號,遂擯其徒,毀其宮,摩尼教從此一蹶不振,逐漸被其他宗教所融合。因此,泉州草庵摩尼教寺便成了僅存的珍貴史跡。
草庵始建于宋代紹興年間,初為草筑故名。元順帝至元五年(公元1399年)改為石構歇山式建筑。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檐下用單挑出拱。正廳內依崖鑿一圓形佛盒,直徑1.9米,圈內浮雕一尊摩尼尤佛坐像,佛身高1.52米,寬0.83米,面容圓潤,眉毛隆起,散發披肩,顎下二條長須,臉、身、手三部分巧妙地利用巖石不同的自然色調構設,風格迥異.背雕毫光四射紋飾,世稱“摩尼光佛”。在20世紀80年代初,此地曾發掘出宋代明教會的磁碗,證實宋時泉州摩尼教已十分活躍。
草庵摩尼教寺引起了世界學術界、宗教界的巨大興趣。1987年8月,在瑞典隆德大學召開首屆國際摩尼教學術討論會,草庵摩尼佛造像作為討論會的紀念性吉祥物。1991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綜合考察團參觀后,認為是這次考察活動的“最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