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馬寺
2392views
位于山西省昔陽縣西南15公里處的石馬村。這里,原是一處規模不大,以石刻為主體的摩崖造像群,后人依像造屋,筑以殿閣,遂成為佛寺布局。宋代時,名為壽圣寺,因寺前有石馬一雙,人們俗稱之為石馬寺。石馬寺中,現存石刻造像千尊左右。這些石雕中,大者5米,小者5厘米,高1米以上者66尊。其中,北魏、北齊造像約占70%,其余均為隋唐作品。
石馬寺風景區位于昔陽縣大寨鎮石馬村境內,距大寨旅游區8公里,景區開發面積4.45平方公里。石馬寺是一處以石刻造像與寺廟建筑相結合的宗教建筑群,它始建于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距今已有1470余年歷史。寺內所有石刻造像均分布于三塊巨石的七個崖面上,共有3個石窟、178個佛龕、1300多尊造像,佛像最大的5米,最小的5厘米,造型優美,刻工洗煉,與云崗、龍門石窟造像有異曲同工之精妙,被中外石窟專家稱為“我國石窟藝術的小家碧玉”,是山西省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馬寺最早叫落鷹寺,北魏石窟建成后,取名石佛寺,到唐朝傳說李世民賜石馬一對,易名石馬寺。北宋熙寧年間,圍像建廊筑寺,后經元、明、清歷代多次擴建,規模日漸擴大,香火旺盛。“土改”、“文革”寺廟遭到破壞,百廢俱興。2004年,縣委、縣政府全力實施“旅游興縣”戰略,縣政協常委、民營企業家李志恒投巨資實施開發。石馬寺風景區本著“借大寨牌、打國保旗、作生態文章”的開發理念,突出石文化、佛文化的特色,強化生態游個性,除將原有寺院做到修舊如舊外,還重點圍繞“一寺、一河、兩山”,建設“一林、六館、八景”,使石馬寺風景區真正成為晉冀兩省周邊地區的宗教朝圣地、休閑度假村、生態旅游園。
石馬寺風景區從2004年9月份動工以來,現已完成投資1800多萬元,其中旅游路11.7公里,景區綠化600多畝,植樹5萬余株,河道治理1000米,新建和修復山門、大雄寶殿、觀音殿、玉皇廟、鐘鼓樓、古戲臺等寺廟建筑3000多平米,一期工程已全部結束,2006年“五一”正式對外開放。二期工程正在施工,主要包括人工湖、大王廟、游樂園、生態園等旅游項目,總投資將達到6000萬元,預計在2010年將全部竣工。
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