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閣
2565views
觀音閣 原名“興源寺”,位于汾西縣城北10公里的李安莊村,始建于唐代,現存均為明清建筑。觀音閣依山勢而建筑,分前、中、后三進院落,各有傳奇。前院正面“寶閣”,正塑觀音,端坐蓮臺。閣樓結構嚴謹、古樸、渾厚,造形美觀,玲瓏別致。中院磚窯3孔,兩窯供老君、地藏金像,一窯龍泉水順石灰巖層嘩嘩流出,清澈甘甜,能治百病。
后院為四合院落,樓上雕有“靈泉寶閣”四字,檐下磚雕“神洞”門額?!吧穸础笔規r自然生成,天地平廣,高丈余,深無測,洞內風聲呼呼作響,神話傳說是通往五臺山的隧道,門口對聯曰:“觀音神洞八百里,五臺北峰正對門?!?師家溝清代民居群 位于縣城東南7公里,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朝七十余年逐步擴建而成,其建筑占地近4000余平方米,分主體和附屬兩部分。主體建筑為二層、三層樓閣四合大院5座,連同附屬建筑共25座院落。
由于整體建筑地基是一洼斜坡,院落布局則為樓上登樓、院中套院。院落建筑格式多樣,各具特色,大門,耳門、園門、偏門、樓門、屏門,還有暗洞,上下左右,互相貫通,上院觀下院,前院望后院,出院又進院,如入迷離之宮。門樓、走廊過道上的各種木雕、磚雕、石雕、牌坊、題刻等,藝術文物古跡隨處可見。窗欞圖案異彩紛呈達108種,據說代表我省當時的108個州縣。主體建筑一周一條用長方石條鋪成的人行道長達1500余米,故有“下雨半月不濕鞋”和“關好八大門,鎖好十小門,行人難出村”之說。雖經二百余年的滄桑風雨,仍是一座具有一定研究和保護價值的古建文物寶庫,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早8:00~晚18:00
觀音閣相關線路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