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螺頂
7156views
位于臺懷中心寺廟群以東的陡峭山脊上,始建于明成化年間,明萬歷年間和清康熙、乾隆年間都曾重修。黛螺頂上的寺院內有五臺山5座臺頂的5種文殊菩薩法像,到這里,可以一次性朝拜5尊文殊菩薩。黛螺頂創建于明成化年間,明萬歷年間和清康熙、乾隆年間都曾重修和補修。
寺內中殿檐臺下左側立有石碑,正面刻有乾隆十五年冬御制大螺頂碑記,對大螺頂作了較詳細的敘述。碑背面又有乾隆五十一年暮春月登黛螺頂御筆題詩:“巒回谷卷自重重,螺頂左鄰據別峰。云棧屈盤歷霄漢,花宮獨涌現芙蓉。窗前東海初升日,階下千年不老松。供養五臺曼殊像,者黎疑未識真宗。”石碑正面和背面所描述的黛螺項,時隔三十六年,景象卻迥然不同。這是由于帝王崇建,這里已“供養五臺曼殊像”。
曼殊即是文殊的另一種梵語音譯。傳說乾隆屢欲朝拜五臺文殊,終因風大路險,沒能如愿,遂欲摹擬五座臺頂的五方文殊,總塑于此,以便朝會者到此參拜。黛螺項就是人們所說的“小朝臺”之處。五座臺項各有一尊文殊菩薩法像,人們轉遍五座臺項,朝拜了五尊文殊菩薩,叫“大朝臺”。
黛螺頂把五座臺頂文殊菩薩的五種法像集中塑在一起,來到這里也就等于上了五座臺項,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薩,所以就叫“小朝臺”。要把五座臺頂部轉遍,不具備較強的體質,沒有足夠的時間,是不行的。而登黛螺頂,來回有半天時間就夠了。
同樣能了卻“朝臺”的心愿。所以人們常說:“不登黛螺頂,不算朝臺人。”黛螺頂寺內共有殿堂、僧舍20余間,站壇殿是該寺的主要建筑。殿內所供的釋迦牟尼佛不是常見的盤坐模樣,而是站立佛壇之上。殿內還供有五文殊像,分別為孺童文殊、無垢文殊、智慧文殊、聰明文殊、獅子吼文殊。
黛螺頂相關線路
景區資訊
熱點資訊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北京和上海舉行。論壇期間正式發布《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報告(2022)》,同時公布了...
Read more
日前,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第五屆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華僑城旗下華僑城旅行社再次入選“旅行社品牌20強”,并榮獲“優質療休養服務企業”獎項,企業綜合實力再獲行業認可。.“中國旅行社協會行業榜單”是中國旅...
Read more
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和中國旅游協會主辦,以“繁榮與重構”為主題的2023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2023中國旅游集團20強”榜單,華僑城集團再次上榜,連續15年位居前列。▲2023中...
Read more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旅游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旅游業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同時指出“新時代新征程,...
Read more